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也就是说,纯概念(相)经过逻辑推论可以自成为一个逻辑体系。
柏拉图这一学说对亚里士多德“以存在的存在”
为中心的“第一哲学”
有很大的影响,奠定了西方哲学本体论范畴体系的基础[38]。
柏拉图对前期相论的修改,在《智者篇》中也有表述,他提出了“通种论”
。
柏拉图指出,存在和非存在、动和静、同和异这三对种(即相)是可以普遍运用的。
他运用逻辑推论证明了它们每一对既是对立的亦是相互联系的,某一种与其他的种既有区别亦有联系。
他指出,存在、静、动是三个相互区别的种,存在不是静,也不是动;然而就存在而言,它或是动的存在,或是静的存在,或是又动又静,所以这三个种是可以相互联系的。
动和静是两个对立的种,然而就它们自身而言都是“同”
(自身同一),所以它们都分有了“同”
;动和静是相对的,动不是静,静也不是动,然而它们都异于与它们自身相异的种,所以它们都分有了“异”
。
所以,这四个种是可以相互联系的。
柏拉图的“通种论”
揭示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即两个对立的概念(相)既对立又统一,概念与概念之间存在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
黑格尔指出:“柏拉图的思辨的辩证法,这是从他这里开始的辩证法,是他著作中最关重要的,但也是最为困难的部分。”
[39]
柏拉图的后期作品对相论作了修改,随之而来的是其知识论的变化。
在《泰阿泰德篇》等作品中,柏拉图表述了对知识和意见的新认识。
《泰阿泰德篇》提出了“蜡板说”
。
柏拉图指出,可以想象内心有一块记忆女神内莫绪涅赐给的蜡板。
我们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东西印在蜡板上。
“留在蜡板上的是已经认识的东西,是想(知)的对象。”
[40]我们把后来看到的、听到的东西放在蜡板原来留下的印象中,两者相合便是真的,反之则是假的。
“蜡板说”
透露出知识来源于感觉的意思。
在同篇中,柏拉图举了一个例子,说明知识是可以传授的。
他说,算学家可以计算外在的数,也可以计算头脑中的数,尽管他没有说明头脑中的数是从哪里来,但他并没有否认这种头脑中的“数自身”
是知识,而且这种“数”
是可以传授的。
“数”
和蜡板的印记与前期的相所具有的先验论特点不同,它们都是人出生后灵魂从经验中获得的[41]。
可见,柏拉图的后期相论力图说明感觉、记忆和理性之间的联系,相与可感事物分割在两个世界的观点已经出现明显的变化。
当然,关于这个问题柏拉图并没有作出详尽的论证和最终的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