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由于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的核心成分,它直接制约着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所以,对个体进行自我意识训练,核心应放在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上。
(二)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是由主体对自身的认识引发的内在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这些都是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
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
例如,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懂得做错事感到内疚,做坏事感到羞耻。
(三)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
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
自我检查是主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
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
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
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节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
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人首先是对外部世界、对他人的认识,然后才逐步认识自己。
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
这个过程在我们一生中一直进行着。
对于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不同心理学流派有着不同的理解。
(一)自我意识发展三段理论
1.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的躯体的认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爱护感。
人们有时把生理自我发展阶段称为自我中心期,这个初级的形态是以自我感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大约在1岁末的时候,牙牙学语的儿童开始可以用手拿到纸、笔,拿到什么是什么,但他知道手是自己的,这样就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
以后儿童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扔皮球,皮球就滚了,进一步把自己这个主体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
两岁左右的儿童,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这时儿童只是把名字理解为自己的代号,遇到叫周围同名的孩子时,他会感到困惑。
儿童从知道自己的名字过渡到掌握代名词“我”
“你”
时,这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中是一个质的变化。
此时,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与别人不同的人来认识。
从此,儿童的独立性开始大大提升,儿童经常说“我自己来,我要……”
随着儿童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他们逐步学会了自我评价,懂得了乖或不乖、好或不好的含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