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三节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
banner"
>
——健康护航人生
现代人喜欢把自己的各种行为定义为症,于是就有了所谓的拖延症。
小A就把自己定义为拖延症患者,他的拖延开始严重是在上大学的时候。
他觉得他的很多坏习惯都是在大学养成的,或者说是在高中三年太压抑了,所以在大学反弹得比较厉害。
中国人上大学的时候,才是真正自己开始学着做主的时候。
当然,刚开始,谁都免不了摔跤。
他当时被挫得比较厉害,大一下学期开始逃课,抄作业什么的。
最严重的一次是,下午就要考试了,上午才开始看那本专业书,居然还考了八十多分。
他很不喜欢这样的大学生活,有的时候拖着的确很不开心,如果真的拖得事情造成什么后果,又开始不停地责怪自己。
大学生们进入大学之前,都憧憬着美好的生活,规划着属于象牙塔的美好蓝图。
但是到了大学才发现,理想和现实的大学生活存在巨大的差距。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关于自我、情绪、恋爱、人际关系、人格成长、择业就业等人生课题。
在不时出现的成长烦恼中,要怎样保持身心健康,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坚定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实现人格的提升和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生长于互联网时代、优渥的家庭中的当代90后大学生,具备80后、70后所没有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能更自由地穿梭于东方与西方、主流与非主流、现代与后现代之间,更善于利用技术,也更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个介于青少年期和成年期之间的阶段已经很有代表性,在这个时期,变化和不稳定成为其主要特点。
(一)自我意识增强,认知能力发展不协调
与富足生活、高速网络相伴而生的,是90后一代自我意识的崛起。
他们更加自我,也更加开放而开明。
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Worcester)克拉克大学(iversity)的心理学教授杰弗里·J.阿内特(JeffreyJ.Ar)在2000年的时候新造了“始成年期”
一词,他说:“人在20多岁时的典型特征是不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常改变想法,生活看似很不稳定。”
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者在2014年的研究表明,今天的大学生群体与30年或40年前的大学生相比,更“自恋”
。
在其对全国2000多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调查研究中表明,他们的自尊程度更高了,现在的学生更可能同意这样的话,如:“我是个重要的人。”
但是这并不表明大学生们很自私,这仅仅表明,大多数的大学生在进入成人世界时的高自尊和自信。
但是由于生活阅历有限,且校园与社会有一定距离,因此,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片面性,还不能深入、准确地认识问题,这种不足,与他们极强的自我意识不相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会一直困扰着他们。
(二)情感体验丰富,情绪稳定性不健全
对于刚刚成年的大学生来说,这个时期是一个充满压力与矛盾的时期。
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的比率在18~25岁达到高峰,这种态势往往到28岁才趋于平稳。
美国克拉克大学最近对全美1000多名刚成年的大学生群体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发现,72%的大学生说人生的这一阶段充满压力,33%的人称他们经常感到郁闷。
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截至2015年的统计,自2006年起每天都会约8名大学生到访。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变化的助推下,90后的大学生们在享受父母提供的优渥生活之时,也丧失了抗拒挫折的意志力,变得愈发脆弱与柔弱。
大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青年,情绪体验极其敏感,内心体验细腻而微妙,他们对与自身有关的事物往往体察得细致入微。
随着生活空间的扩大、生活方式的变化,他们的情感体验空间在急剧延伸,这必然影响了其情感的稳定性,让他们的心境变化快,情绪波动大。
(三)智力发展达到顶峰,心理需求不清晰
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的神经学家杰伊·吉德(JayGiedd)说,“人在二十多岁更具有做出人生重大决定的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