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然,精神分析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它特别关注个体的童年经验,在他们看来个体的心理问题与小时候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有暴力倾向的人可能是因为他们小时候受到虐待,因而在成年后以暴力的方式加以反抗。
此外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论也是他解释暴力行为的一个重要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本能:生的本能(性本能)和死的本能(侵犯本能),二者互为对立。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死的本能因为受到生的本能的阻碍不会指向内在的自我,而是投向他人,于是便形成攻击行为。
那些校园暴力者没有选择诸如跑步、搏击等体育运动这些非攻击行为来宣泄,而是通过攻击行为来释放死的本能冲动。
(三)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与行为主义是相对的。
他们反对行为主义把不可直接观察的心理活动排除在心理学大门外的做法,也不同意把人看成刺激与反应的机械联结。
相反,他们认为心理学就该研究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包括收集信息的感知觉、保持信息的记忆、运用信息的言语、想象和思维等,而且在他们看来个体是主动作用于环境的,并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建立和调整心理结构,也就是他们的理论核心——认知结构。
所以同样是对暴力行为的研究,认知心理学家对暴力者产生和执行暴力行为时的认知加工更感兴趣。
他们会通过实验设计探究校园暴力者的相关认知特点,研究其中的加工机制。
例如,设置两组被试,其中一组为实验组(校园暴力者),另外一组为控制组(无校园暴力者),让这两组被试观看暴力影片,探索他们观看时的认知差异,达到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暴力行为的目的。
(四)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倡导以人为本的心理学学派。
人本主义者强调个体的个人价值和潜在力量,他们认为人性是善良、自主和积极上进的,人生的最高追求是自我实现,因此如果有人产生心理问题,咨询师只需无条件相信他们,给他们提供合适的成长环境便可,因为他们本身就具有积极向上和自我愈合的能力。
对于校园暴力的现象,在人本主义者看来主要是学生缺乏促使他们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机遇,寻找那些阻碍而非促进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幕后原因是解决校园暴力的关键所在。
这样看来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一样都很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但事实上二者的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
前者觉得人可以在积极的环境中自主成长,而后者则强调对环境和行为的控制。
就好比同样发现父母离异与校园暴力有关,人本主义者会试图扫除父母离异造成的消极家庭氛围,以温暖的环境代替,以期暴力行为的自发减少;而行为主义者则会通过各种方法消除已经建立起来的父母离异与校园暴力的条件反射,从而达到减少校园暴力的目的。
除这四种主要的心理学流派,现代心理学还涌现出一些新的研究取向。
生理取向的心理学家关注个体行为的生理基础,因而他们会探究暴力者行暴的生理机制;生物进化取向的学者着眼于生物起源的视角,探究暴力行为的进化;文化取向的研究者关心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所以更关心不同文化对暴力者的影响及这些暴力者攻击行为的差异;积极心理学则强调要关注人类心理生活的美好方面,多研究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爱,而不是暴力相对。
当然,你也可以有自己的解释,但请记住你的观点一定要有实证依据。
因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理论来自于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的结果,主要有观察、调查、个案和实验等具体方法。
这样心理学才能摆脱主观猜测,得到客观的结论。
下面一节的内容会告诉你,心理学家通过客观的科学研究得到了哪些成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