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走在唐诗之路上(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走进村子,石头墙,小青瓦,木头门扉,小院落,菜园子,石板路,小狗,鸡,鸭,鸡冠花,还有落光了叶子的老梨树和柿子树,构成了村庄的老底子。

但村子并不是一味地老旧,有股子新鲜气在流动。

斗笠挂在石头墙上,酒瓮摆在石板路边,茶罐种上金钱草,它们都成了艺术品。

一座石头屋的门楣上挂了一块“颜如玉”

的木牌,探头一看,是一个书吧。

坐下来,泡上一杯茶,看一本书,光阴也在此停下脚步。

一座石头屋改造成了茶室,小院一角种了一棵茶树,花正一朵朵往外冒,更添了茶趣。

主人冯春瑾,一个苏州人,循着茶香而来,把一间闲置的民居拾掇成茶室,做起了茶生意。

五个年头过去了,还留在茶村恋恋不去,乡亲们也把他当成自己人,有啥好吃好喝的都有他的份。

东茗乡是新昌龙井茶的主产地。

当地文史研究者徐跃龙主编的《新昌茶经》载,西湖龙井茶的前身是“天台乳花”

苏轼曾撰文追溯龙井茶的起源,认为乃是谢灵运在下天竺翻译佛经时将天台山带来的茶树种种于西湖,后来辩才和尚退居狮峰山下寿圣寺(即后来的龙井寺)时又将下天竺之茶带至龙井,并亲自植茶制茶,才有龙井茶之名。

新昌的龙井茶以石城山大佛冠名,称大佛龙井茶。

后岱山种植了两千七百亩的大佛龙井茶,产茶一千三百三十四担,产值有一千九百七十五万元,村里每人可收入两万八千元。

这一组数字也是一组音符,谱出一首优美的春日采茶歌。

采茶不能见日,“晨则夜露未稀,茶芽斯润,见日则为阳气所薄”

清明前后,天刚擦亮,村里门扉吱嘎声此起彼伏,村道上脚步纷沓,欢声笑语,似去赶集。

旧日采茶时还有“喊山”

的习俗,村人敲锣打鼓,声震山冈,说“喊山”

可以呼泉催茶芽,能惊走虫蛇。

山外的茶商纷至沓来,挨家挨户地相看茶叶。

一个春天,整个村子就泡在茶叶的香气里。

后岱山旧日有自己的茶厂,现在村民专卖茶青,就闲置了,去年被改造成茶文化展示馆。

这座建于一九五八年的“后岱山茶厂”

,青砖青瓦,成了后岱山茶事繁盛的历史见证。

展厅里展出的茶桶、茶篓、茶瓶、茶碗这些旧物,都覆着一层厚厚的茶色,似乎能闻到一股浓郁的茶香。

我注意到一块字迹斑驳的石碑,依稀认出“同归茶捐碑记”

几个字。

这是一块“光绪三十年”

的茶亭碑,记录了村民捐建茶亭施茶的事。

勒石而记的果然不是小事。

天姥山高峻雄阔,散落在高山峡谷中的村落都以山岭互通。

后岱山没通公路前,下山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岭。

山道弯弯无止境,山岭高峻似天梯,一个茶亭歇歇脚,一碗茶汤解解渴提提神,风霜雨雪也温厚了许多。

捐建茶亭,也叫茶会。

民国《新昌县志》记载,县内各村岭设茶亭路廊施茶,附设于庵内的叫茶庵,有三百多处,资金都是募捐,全县共有茶田千余亩,请专人负责烧茶供应。

茶亭内立有碑记,刻着捐田者之名和管理事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全球高武之我是傅昌鼎斗破苍穹神之炎帝分手后,我闪婚了个隐形富豪王室之祭愿者我穿成了腹黑狼崽子的丑娘我赚的真是辛苦钱重生日本当神官云梦的魔性之旅大唐首席女婿乡村教师太虚化龙篇在惊悚世界无限开挂都市仙尊网游之天命织造师墨爷!小祖宗又去炸场子去了凤临之妖王滚下榻重生年代:空间致富小辣妻我在镇夜司打开地狱之门楚医生的作精娇妻是玄门大佬美漫大恶人地府缝合怪斗破从异火开局斗罗之我的无敌罗三炮我就是富二代!木叶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