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四节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常见的倾向与应对策略
banner"
>
一、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常见的倾向
(一)传统性别歧视导致的自卑心理
调查显示,女大学生中有81.4%的人曾因性别原因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其中被拒3次以上的占70%,4~10次的占18%(苏灵,2007)。
女大学生在求职中多次受挫,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求职心理压力,再加上性别角色冲突等,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女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
(二)自我角色定位偏差产生的恐惧心理
根据苏灵(2007)的调查,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36.8%的女大学生希望自己是男性,认为男性拥有比女性更多的权利和机会,发展的空间更大。
17.3%的女大学生对“女子无才便是德”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持认可态度。
在事业和家庭发生冲突时,约62%的女大学生宁愿选择放弃事业而成就家庭。
女性在角色冲突中,往往很难进行心理调适,而且她们也经常受到“成功恐惧”
的困扰。
(三)职业期望值过高诱发的失落心理
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呵护更多,依赖心理更强,很多女大学生形成了职业期望偏高的心理,对于比较脏和累的职业类型都是比较排斥的。
因此,女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更美好的憧憬,她们希望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能够获得高起点、高回报的工作,过上稳定舒适的生活。
但是就业市场中残酷的竞争,使得她们很快就产生失落和焦虑,无所适从。
二、促进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性别意识,健全性别平等法规
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的主流,强化女性利益的决策机制。
政策、规范和法律制度等,应建立在性别分析的基础之上;应开展性别意识培训项目,反对性别歧视,加大对性别劳动权利侵害行为的惩罚力度;在各种法律中体现出性别平等的条款,加强对贯彻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法律约束,建立健全女职工劳动保护管理监督机构,把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列入国家劳动安全监察内容和企业劳动保护管理体系;对女性实行灵活的教育制度和弹性工作时间。
建立生育社会保险基金。
(二)促进性别文化的进步
摒弃传统角色规范,建立新的角色规范,即男女两性平等互补。
平等表现在价值的平等,互补表现在作用的互补。
两性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承担社会义务和家庭责任。
除了加强女性正规教育,还应特别强调女性终身学习、性别教育和职业设计教育。
首先,培养职业女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会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
其次,对性别差异进行科学客观的宣传教育,改变“女性特质”
和“男性特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