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学业发展期,学术兴趣的建立、学术目标的明晰、学术能力的提升三者环环相扣,成为此阶段的三部曲。
学术化目标是此阶段最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其次才是职业化目标和社会化目标。
此阶段的学术化目标是学好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前一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毅力的影响外,还取决于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
此阶段的职业化目标比前一阶段更进一步,随着专业学习和职业体验的不断深入,大学生逐渐产生对未来职业的愿景,因此,此阶段的职业化目标是通过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的联结建立的。
此阶段的社会化目标要求大学生全面发展社会化水平,积极向上地生活。
这一阶段常面临的特定目标有多元化人际网络的建立、恋爱中性别社会化成熟及个性自我完善等。
(三)就业准备期的特点与发展目标
1.就业准备期的特点
一般而言,就业准备期指毕业前的一年左右时间。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和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增强,大学生就业的准备已经大大地提前了,因此,就业准备期与学业发展期之间有一段重合。
两个时期的差别在于阶段的目标不同,学业发展期的主要目标是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就业准备期的主要目标则是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
这一阶段同样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职业规划阶段、见习实习阶段和求职就业阶段。
职业规划阶段与能力成长阶段是有一定交叉的,这一时期学生在获得专业能力的同时,必须去探索自己的职业空间。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学有所用,但这些学问和技能是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东西,能有多大的应用价值则是学生不可回避的问题。
这一时期在几乎没有任何职业压力的情况下,学生一方面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职业性格,希望将来能愉快地工作;另一方面了解职业环境,希望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在不加指导的情况下,学生获得的信息往往是混乱、肤浅而模糊的,他们很难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建立清晰的职业愿景,他们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设想乐观有余,而建立职业规划时又显得能力不足。
实践证明:若在这一阶段没有建立科学的职业规划而直接进入下一阶段,大部分人会将实习作为未来的工作选择,视野相对狭窄,在求职中表现得更趋功利化,若长期陷于职业迷茫之中,在就业竞争中就会缺少自信、缺少自知、缺少主动。
因此,建立科学的职业规划十分必要。
(2)见习实习阶段的特点。
见习实习阶段既是大学教学的一种安排,也是大学生就业准备的必然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获得了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通过真实的职业岗位经历积累了从业经验,全方位地体验了某一岗位的工作流程、操作工具、工作对象、职业环境、职业道德要求及其他任职条件等职位要求,形成了对这一特定岗位的整体认知。
如果参加见习实习的学生发现这个岗位与理想职业条件相匹配,很有可能直接促成就业。
但是,由于学生自身职业素质、个人职业兴趣与价值观、人力资源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只有少数学生直接通过学校安排参加见习和实习,更多的学生则是自主寻找实习机会。
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于学生在实习中获取经验的有效性取决于其职业目标的清晰性及实习行为的主动性。
职业目标清晰的学生会有计划、有步骤地积累工作经验,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并加以提升,在未来的求职面试中表现出更多的职业成熟。
同时,在实习中主动地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有助于积累经验。
实习行为的主动性还包括不囿于学校的教学安排,自己主动利用课外时间有目标地开展职业实践。
(3)求职就业阶段的特点。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时,大学生进入了求职就业阶段,这是大学生从学生生活向职业生活过渡的时期。
毕业在即的大学生大多面临着毕业考试、论文答辩、求职择业等诸多挑战、抉择和思考。
充分的就业前准备有助于减轻就业期压力。
已经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学生会在这一阶段表现得更加从容,面临的心理冲突主要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冲突,即难以在两家条件相当的单位间选择,难以在寻求生活安逸还是事业成就之间选择,以及到底是继续求学还是投身工作,等等。
而那些在职业规划和经验积累方面准备不足的人,在这一阶段则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
没有人是天生的职场高手,初涉职场,无论是求职、实习或就业,都要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建议职业准备要早思考、早积累、早实践。
进入大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首要目标自然是关于职业化的,其次才是社会化和学术化的。
职业化目标既可以是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可以是继续深造、自主创业或者暂时不工作,所以此阶段的职业化目标可以用“做出职业选择”
六个字加以概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