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接受期的大学生在处理压力模式上发生明显的分化:一小部分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压力的能力,他们能很快从不适期转向接受期,不适感较弱;绝大部分大学生尽管感受到明显的不适,但他们会主动学习消除压力的方法和技能,在团体中寻找情感支持和行为方式榜样,用更加积极的方式认知现实变化,从行为上调整策略,所以也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方式和学习节奏,重新获得角色自信;极少一部分大学生缺少面对压力的勇气、对生活环境变化的心理认同及处理压力的必要技能,他们多采取退缩(如回忆过去、依赖旧关系)、拒绝(如不承认变化、不接受帮助)、逃避(如自我孤立、做白日梦)等方式应对压力,长时间不能走出适应不良的阴影,导致生活质量、学业成绩下降或自我发展受限等社会功能的退化问题。
(3)适应期(解决期)的特点。
在经历了对压力的接纳和调整的过程之后,大学生会感到自己已经习惯大学的学习生活,开始把精力转向学习技能的提高、人际网络的扩展、职业探索及其他感兴趣的休闲活动等目标。
这些目标的确定能够提升大学生内在成就动机水平,动机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加快了大学生的适应速度,提高了大学生的压力应对能力,使之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能力感到自信,从而形成良好的适应循环。
大学生能否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与大学目标的调整有关。
初入大学时,大学生的目标是理想化的和模糊的。
有的学生仅有学习的目标,而且只局限于成绩;有的学生对在大学中要实现什么没有清楚的思考,只是想好好放松一下高考后疲惫的身心;有的学生对自己有非常高的要求,但在现实面前发现完全不适用,从而陷入了彷徨……这些学生需要在适应期内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通过实践和思考使其清晰化。
鉴于入学适应期各阶段的特点,大学生在此阶段的首要发展目标是社会化,其次是学术化和职业化。
在社会化目标方面,大学生应尽快熟悉大学环境,了解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正视新环境带来的压力,以积极的心态融入新的集体,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迅速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在学术化目标方面,大学生应把适应的重点放在建立学习习惯和培养学习毅力上,不要急于学习过深过专的理论,应尽量多听一些文化方面的讲座,勤于思考,建立相关理论的思维模式。
在职业化目标方面,此阶段的重点在于建立个人职业意识和了解行业基本现状,大学生既可以读一些有关职业方面的书籍,关注行业的各种报道和报告,也可以通过职业体验增加对于职业的认知。
比如,学校组织学生假期开展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对知名企业家进行访谈,就是大学生了解行业状况和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要求、建立职业意识的好途径。
(二)学业发展期的特点与发展目标
1.学业发展期的特点
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适应后,大学生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大学生活最主要、最长久的时期。
由于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把这一阶段称为学业发展期。
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逐渐浓厚,求知欲强烈,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同时在其他心理和社会目标上获得较好的发展,比如自我认识进一步深入,人际交往增多,一些大学生还建立了较稳定的恋爱关系,这些均是学业发展期的特点。
这一阶段同样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兴趣泛化阶段、目标萌芽阶段和能力成长阶段。
(1)兴趣泛化阶段的特点。
经过上一个阶段的调适,大学生有了较清晰的发展目标,大部分学生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进入兴趣泛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从通识教育的知识逐渐转向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触专业知识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不少学生开始主动涉猎课程以外的专业知识,有的学生还积极主动地参与本科生导师的课题、实验,他们经常聆听各种讲座,参与学术论坛的组织工作,希望全面形成关于学科体系的认知。
兴趣的泛化对于学习目标的建立可谓有弊有利。
一方面,大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为下一步的兴趣聚焦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他们对专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实践体会并不深,且他们的学术兴趣源自广泛的涉猎,因此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容易转移和消除。
(2)目标萌芽阶段的特点。
在上一个阶段,大学生对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持接纳的态度,但随着认识的发展,这种泛化的兴趣会发生变化,即进入目标萌芽期。
这一阶段与上一阶段最大的差别在于对知识与技能的偏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偏科”
。
(3)能力成长阶段的特点。
目标建立后学生会把重点放在提高学术能力方面,这样就自然过渡到能力成长阶段。
这一阶段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会遇到很多困难。
众所周知,大学的学习具有知识体系庞大、学习任务繁重、实践要求高的特点,要获得学术能力的成长,不但要依靠持久的学习兴趣,更要依靠合理的学习规划、科学的学习方法、坚毅的学习耐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这一阶段能否在学习上获得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学生的情商而非智商。
在能力成长期一些人由于没有明确的发展定位,逐渐失去了学习动力,成绩步步下滑;一些人不能抵抗安逸生活的**,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成为课堂上的“沉睡哥”
;还有一些人不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心苦学却收获甚微,最终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产生退学的念头……这种种现象均与缺少学习指导有关。
2.学业发展期的发展目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