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述(语言信息),看学生是否了解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连线各民族和与之对应的服饰、节庆景观”
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参与活动的态度、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情感信息和行为信息),看学生是否对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具有好奇心、是否了解各民族风俗以及能否辨别。
“利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民族分布特征”
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读图、合作学习、口头表述、归纳总结的过程(行为信息、语言信息),看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读图、有条理地归纳民族分布特征。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关注多样的信息,全面认识学生的学习质量
学生的学习信息是多样的,不同类型的信息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
语言信息又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口头语言如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提问等,书面语言如地理作业、地理小论文等。
行为信息是教师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学生的行为表现与成果,如学生绘图、制作模型、实验、演示、观测等。
情感信息是内隐的心理过程,可以体现在学生的行为、情绪上,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学习兴趣、地理观念等。
测试信息就是平时以考查与考试为形式的信息,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属于考查信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属于考试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是学生个人的、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有的可以量化,有的难以量化,综合体现着学生的地理学习质量。
2.地理学习质量的信息获取路径开发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是地理课程基本理念之一。
根据学习场所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有课堂学习也有课外学习和课外活动。
因此,地理学习信息的获取路径是灵活开放的,教师要开阔思路,多途径、多方式地广泛收集学生的课堂和课外地理学习信息,深入了解实情,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质量。
案例1-7[14]《地球的运动》探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节选)
[导入新课]
……
教师用手电筒当作太阳,请两位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同时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并对地球自转、公转做简单的描述、评价、对比等。
[地球的自转]
在学生演示活动结束后,教师提问。
师:若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生:地球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师:若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会产生什么现象?
生:地球永远是白天。
以上问题学生通过自由合作、探究很快完成。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在一定时间的探究活动后,学生仍不能用很清晰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师用红色的粉笔将地球仪的任一经线圈勾画出来,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借手电筒的光束当太阳,让学生观察:红色经线正对太阳时是什么时间(正午),红色经线背向太阳时是什么时间(子夜);经线随地球仪不停转动时时间怎样变化(昼夜交替)?
师(在演示后引导学生归纳描述):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案例1-8[15]在室外上一堂地理活动课(节选)
学完“天气与气候”
一节课后,教师想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各种天气要素,就决定组织一节室外活动课。
教师让同学们在操场草地上围坐成一圈,以座谈的形式让学生谈一谈对天气状况的了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道出对天气状况包括气温(最高温、最低温)、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大气的能见度等的认识。
这时有一个学生提问:“老师,天空中的云变化多样,我们怎么观察和测定呢?”
教师顺着这个问题告诉大家:“对于天空中的云,主要观察云状和云量。
由于云状变化非常复杂,同学们可以先看有关云状的书,了解以后再探讨。
我们今天先解决云量的观察问题,看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