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例如,在案例1-5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等。
也就是说,对于某一节课而言,地理学习质量的“质”
是由教学目标所规定的。
地理学习质量还有“量”
的规定。
例如,上述案例中,学生要认识多少种常见的天气符号才能达到目标要求。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地理学习的“质”
与“量”
,前面学习的“质”
与“量”
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具有循序渐进的规律。
(二)怎样知道学生的地理学习质量
地理学习质量的信息就是那些可以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状况与水平的资料或数据,这些资料、数据是评价地理学习质量的依据。
《地理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
部分指出“地理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多途径收集信息,准确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激励学生有效地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
因此,了解地理学习质量主要体现在哪些信息上、学会如何获取这些信息是地理教师正确评价地理学习质量的关键。
1.地理学习质量的信息类型丰富多样
从内容上看,地理学习质量的信息可以反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目标领域的学习效果。
根据形式不同,地理学习质量的信息分为语言信息、行为信息、情感信息、测试信息四类。
可见,信息的类型是丰富多样的,不能狭隘地认为地理学习质量只体现在学生纸笔测验成绩上。
案例1-6[13]“民族”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节选)
[引入]
教师出示周恩来总理名言“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构成和各民族的灿烂文化。
学生认识学习民族知识的重要性。
……
——民族文化
教师展示人民币上不同民族的文字,让学生找出所对应的民族。
设计学生活动——连线各民族和与之对应的服饰、节庆景观。
学生体会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性,完成活动,体会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性。
……
——民族分布特点
教师利用民族分布图,让学生分小组选择不同民族,判读分布范围,提问其分布省区名称,引导学生说出民族分布特点,并归纳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
学生完成活动,理解记忆。
在案例1-6引入环节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情感信息),看是否达到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展示人民币上不同民族的文字,让学生找出所对应的民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