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也最高。
这样的比赛,省及教研室会具体承担各项有关工作。
此外,一些优秀教师出身的教研员声望卓著,会被邀请担任全国比赛的评委;同时,各个省市的参赛选手多半也是在当地教研员的指导帮助之下走上赛场的,并非孤立的个人奋斗。
从脱颖而出,到走上赛场,教研员们不仅慧眼识英雄,更要为之出谋划策——比如选择什么内容较有胜算,指点迷津——怎样设计课堂活动才有新意,有时更会请来方方面面的有关专家共同“把脉会诊”
。
可以说,每个在全国赛事上得奖选手的成绩中,都凝结着教研员们的智慧和汗水。
对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教研室,争取自己的教师得到全国级别的奖项责无旁贷,是一项严肃的任务。
在北京市教研室的工作年报中,就有“选拔和指导北京市优秀教师参加全国性教学评比获奖情况”
的专项统计。
以2003年度为例,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的教师共有16人,涉及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中学英语、中学化学、思想政治、信息技术、劳动技术8个学科。
其中,获一等奖15人,获二等奖1人。
[1]赛事内容或名称分别是:“高中优质课评比”
“录像评优课”
“观摩课”
“全国化学实验改革成果评比”
“现场课”
“优质课评比”
。
[2]
近年来,全国级别的比赛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一是,除了学科专业委员会外,其他一些人员或机构也会组织全国性比赛。
二是,这样一些全国性比赛不同于传统,与省市级比赛的衔接变得松散,比如,可以采用“海选”
方式,即人人可以报名,无须特别资格。
有人调侃:就像湖南卫视的“超女”
赛,或者“红楼选秀”
。
对于这些变化,褒贬不一。
赞成者认为,活跃了气氛,给了更多的教师机会。
反对者认为,政出多门,过多过滥,利益驱动——中小学教师人数众多,仅仅报名费便很可观。
更糟糕的是,严肃性如何保证?这是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新现象。
(二)省(直辖市)级别的比赛
省(直辖市)级比赛按照惯例都是由该级教研室组织。
当然,得到省(直辖市)级别的奖项,每每成为通往全国性赛事的通道,获得问鼎全国性比赛的资格。
据当事者回忆,1986年或者是1987年,北京市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市中青年教师教学大赛”
,涉及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最后每个学科决出的“优秀奖”
只有一名,基本都是今天各个领域德高望重的前辈,比如北京四中的顾德希,北京崇文区教研室的张凯,等等。
那时,还没有什么全国比赛,所以这个赛事有“到顶”
的味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