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五节组织各种教学比赛
banner"
>
各种比赛的组织,也是教研室的任务。
比赛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以教师为主体的比赛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比赛。
三级教研组织的各个层级,都会涉及比赛事宜,组织相关活动,当然,具体的性质、名称、要求、实际利害各不相同。
一、毁誉参半的教师赛事
迄今所见,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各种教学比赛,也是纯粹的“国货”
。
据了解,基本可说是在新时期制度化并形成规模的。
多数被访谈者表示,“**”
之前虽然也有类似活动,但次数、范围都无法与如今相提并论。
30多年来,经历了从轰轰烈烈到被质疑和批评的过程,虽然日渐“低调”
,却始终“外松内紧”
,从来没有停止,影响也没有降低,尽管官方和正式的媒体少有报道,实则一直为广大教师关注,对他们个人的发展举足轻重。
种种比赛的由来,按照一些教研室负责人的解释主要有二。
一是评课,通过比赛,扩大优秀教师的影响;二是评职,教师技术职务制度也是各种赛事走向繁荣的推手。
“**”
结束,教学工作开始被重视,教师们终于能够理直气壮地在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下功夫。
开始时,只是教师们自发地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教研员也会借助这种形式展开教研。
随后逐步演化为后来的比赛、评奖活动,并且越来越制度化、规模化。
虽然少见正式研究,但组织评委会、发布通知、报名、初赛、决赛、评奖、颁发证书……早已形成了整套成熟的“游戏规则”
。
各级比赛均向获奖者发放证书,虽然大多没有奖金,却是很高的荣誉。
无论是全国、省级、地区哪个级别的比赛,在开幕或者颁奖仪式上,举办地所在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一定会亲自出席,或讲话,或颁奖。
不用说,自己地区的选手得到好成绩,领导们脸上一定神采飞扬。
各种教学比赛名目繁多,按照级别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全国级别的比赛
全国性的比赛自然是档次最高的赛事。
据说,除教育部外,许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曾经出面组织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
如今,全国比赛的组织者更多是一些半官方性质的学术团体,比如中国教育学会下属的专业委员会,像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等,参赛者则是各个学科的教师。
运作方式是,教学研究会向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研室下发通知,再由他们向全省范围内下发通知。
像中国教育学会在各地的分会、各个学科的分会等。
教研室虽然不是全国赛事的组织者,但通常是有关各项事宜的具体承担者。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期,全国比赛基本是以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赛作为基础的,由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自下而上地推荐参赛选手。
一般说,只有在省市级比赛中胜出者,才有资格和机会问鼎全国赛事。
由于中国幅员广阔,中小学数目多,教师队伍庞大,全国性比赛往往会采取分片方式进行,比如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华东地区,等等,虽然分片进行,仍然冠以全国性比赛名称,享有全国比赛的等级。
在这样的比赛中拿到名次、获得奖项,是很高的荣誉,“含金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