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两条路径,是近代以来教育改革争论的焦点,同样体现在社教社理事之间。
在梁漱溟看来,社会教育作为一种新潮流,不仅改造清末以来移植西方学校教育体系的新教育,更以改造社会、唤起民众为己任,成为一种新的自下而上教育改革之路:“以社会运动纳于教育系统之中,直以教育解决社会问题。
自一面言之,为教育本身的改造;自另一面言之,即正所以改造社会。”
[45]他建议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合流,并专门起草《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试图以民间力量来自下而上进行社会改造。
而有着留美背景的雷沛鸿、陈礼江、俞庆棠、高践四、李蒸等人为代表倡导的“政教合一”
路径,社会教育的发展是以教育法规、制度化的政策为保障,以行政机关和行政力量为依托,成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之路。
他们之间的分歧,早在1933年教育部召开全国民众教育专家会上就初见端倪,与会专家就社会教育“由上而下抑由小而大”
推行办法进行激烈争论,“以上两种推行办法究竟谁好谁坏,在大会场上和审查会里争论的很激烈,结果还是两种方法并存供部参考”
[46]。
因为知识生产路径不同,梁氏与社教社其他核心成员之间的分歧,在社教社的第三、四届年会逐渐增大,乃至愈行愈远,抗战后期梁氏遂辞去该社常务理事,不再参与该社活动。
实际上,这也是笔者之所以未将梁漱溟列为社教社理事会核心成员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正是通过这样的“政教合一”
,社教社才得以突破那些昙花一现的专业学会宿命,将分散在全国各地、各界的力量聚合在一起,成为国家从形式统一向实质统一过渡的侧影;这种密集的、自由的学术论争互动,使得乡村建设、地方自治等社会热点楔入社会教育话语体系,对学术共同体成员进行潜移默化的学科规训,生产社会教育学术精英,由此构建了社会教育学术秩序。
[1]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田正平、肖郎:《中国近代教育家群体特征综论》,载《教育研究》,1999(11);林良夫:《民国时期教育家群体特征论析》,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4);张剑:《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科学社领导群体分析》,载《史林》,2002(1);康绍芳:《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群体社会结构特征探析》,载《高等教育研究》,2014(1);项建英:《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群体形成及其特征》,载《高教探索》,2017(9);NormanWoelfel,ModernoftheAmerid:ACriticalReviewoftheSocialAttitudesofSeventeenLeadersinAmeriEduewYork:biaUyPress,1933,等。
[2]第五届监事会缺少一名监事,按照社章规定,此名监事为额定,将由监事会从重要省市或社会事业机关的社员中推选而来。
笔者整理自:《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一届年会报告》,1933;《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1933;《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报告》,1934;《中国社会教育社第四届年会纪念册》,1936;《承上启下的两次理事会第六次会议》,载《社友通讯》,第2卷4、5期合刊,1933;《两次理事会会议记第十四次会议》,载《社友通讯》,第4卷8期,1936;《社务近况》,载《社友通讯》复刊,第1卷2期,1947。
[3]储志、王璋:《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之原原本本》,载《教育与民众》,第5卷1期,1933。
[4]第三届年会前,“本年度任期已满,应当改选者,系钮永建、孟宪承、雷宾南、庄泽宣、甘导伯五人。
本社照章通知各社员改选,于第二次大会时当众开票。
结果,钮、孟、雷、庄、甘等五人皆获连任。
庄先生虽再三谦辞,而以众望所归一致挽留,如是,理事会之组织,依然如故,岂能继续创设事业,当在意想之中了”
。
第四次年会前,理事会事务所迭发通知:“本届年会时,本社理事应经全体大会改选四人”
。
催促社员尽快寄回选票,以便尽快确定理事改选事宜。
1936年1月19日,社教社第14次理事会会议假广州国立中山大学钟楼举行,就理事改选形成如下决议,公推李蒸担任理事,决定候补理事名单(关于候补理事名单的决议:三年者五人:江问渔、刘季洪、王公度、崔载阳、马宗荣;二年者五人:张炯、傅葆琛、邰爽秋、孔令粲、朱坚白;一年者五人:舒新城、黄炎培、张一麐、相菊潭、徐锡龄。
公推梁漱溟、俞庆棠、赵冕担任常务理事,赵冕兼任总干事。
具体详见:《大会经过》,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报告》,第8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6;《中国社会教育社通告》,载《社友通讯》,第4卷第1、2、3期合刊,1935;《筹备第四届年会》,载《社友通讯》,第4卷4期,1935;《两次理事会议记第十四次会议》,载《社友通讯》第4卷8期,1936。
[5]社教社专门办理监事会选举:“本社本年三月在苏州举行第五届年会期间,经大会将社章修正通过,依照规定除原设有理事会外,须增设监事七人,候补监事三人,组织监事会,以与理事会分别执行其任务。
嗣后经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决定‘本社监事之推选,遵章采取通讯选举法,即交本事务所负责从速办理’。
是项选举事务,上月已经办理蒇事,其结果计当选为本社监事者六人为:钮永建(257票)、顾毓琇(228票)、李蒸(193票)、刘平江(182票)、英千里(168票)、陈剑修(151票);候补监事三人为:彭百川(127票)、傅葆琛(118票)、郑宗海(77票);尚有额定监事一人,则依章系由监事会就重要省市或社会教育事业之社员中推选之。
又此项选举结果已分别通知各当选监事及候补监事,一俟监事会定期组织成立后,即可着手进行一切工作”
。
详见:《社务近况》,载《社友通讯》,复刊,第1卷2期,1947。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