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韩退之却见得又活泼,然亦只是见得下面一层,上面一层都不曾见得。
大概此诸子之病皆是如此,都只是见得下面一层,源头处都不晓。”
“只有董仲舒资质纯良,摸索道得数句著(如‘正谊不谋利’之类),然亦非他真见得这道理。”
[10]
程朱对董仲舒的不满,主要集中在董仲舒对“性”
的理解上。
董仲舒认为“性者,生之质”
,“以情为人之欲”
,“命非圣人不行,性非教化不成,情非制度不节”
。
“明于无性,知自贵于物;知自贵于物,然后知仁义;知仁义然后重礼节;知礼节然后安处善;安处善然后乐循理。”
很显然,董仲舒认为,命是外在而施加于内在的东西,非人力所能左右,而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而性,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共有的本质特征;而情,则是人类本能的欲望。
由于自然之功,人群不可能划而为一,而是存在形形色色的差异,“或寿或夭,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乱之所生,故不齐也”
。
[11]董仲舒主要在于论证礼乐教化的必要性。
而程朱基于理学家的立场,认为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只当云,性者,生之理也;气者,生之质也”
。
“盖欲为善,欲为恶,皆人之情也”
。
董仲舒的说法“貌似见得性善模样。
终是说得骑墙,不分明端的”
。
[12]显然,这是以理学的观念评价董仲舒。
像程朱对董仲舒的评论,虽然近似于苛求,但总体上还算公允。
而在历史上,另外两种状况则显得更不易接受,即一种出于门户或其他偏见的指责,一种出于政治需要的盲目歌颂。
前一种状况由来已久,早在西汉末年,刘歆虽然称颂董仲舒为汉代儒学不祧之宗,谓“承秦灭学,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世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13]但刘歆出于古文经学的门户之见对董仲舒肆意贬损,称董仲舒连孔子的弟子游、子夏都不如。
王充虽然钦佩董仲舒的人格与学问,承认董仲舒“不违儒家,不反孔子”
,“仲舒之言道德政事,可嘉美也。
质定世事,论说世疑,桓君山莫上也”
。
[14]“董仲舒表《春秋》之义,稽合于律,无乖异者。”
[15]肯定董仲舒依据《春秋》之义所阐释的政治见解的合理性,对董仲舒政治学说的外在形式灾异谴生说表示能够理解,但似乎又不满意于这种形式。
他说:“孔子终论,定于仲舒之言,其修雩治龙,必将有义,未可怪也。”
但“仲舒之言雩祭可以应天,土龙可以致雨,颇难晓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