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三、万世师表
banner"
>
董仲舒后学的分化变质,势必削弱董仲舒思想学说在汉代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
而恰当此时,足以与董仲舒思想学说相抗衡的另一种思潮蓬勃发展起来,并最终分享董仲舒思想学说一度拥有的对汉代最高法典的解释权。
这就是江公、尹更始、刘向一系的《谷梁》。
因此可以说,董仲舒思想学说面对的第一次遭遇战,不是儒学之外的“异端邪说”
,而是当年被董仲舒战而胜之的儒学内部,确切地说是《春秋》学内部的另一分支。
《谷梁》学是与《公羊》学并行发展的一种思想学说,它也渊源于子夏,中经荀子的传授,汉兴之后,由申公传瑕丘江公,江公为武帝时博士,与董仲舒同时。
在推翻黄老之学的统治地位的过程中,《公羊》、《谷梁》曾结成统一战线,前赴后继,终于将黄老之学逐出历史舞台。
但在此之后,为了争夺最高法典解释权的独占地位,《公羊》学与《谷梁》学的统一战线终于瓦解,互为仇雠,展开了一场不下于与黄老之学激烈斗争的内部争夺战。
然而由于种种机缘巧合,董仲舒一系的《公羊》取得了胜利,《谷梁》依然处于在野的地位。
当时的情况是,“仲舒通经,能持论,善属文。
江公呐于口,上使与仲舒仪,不如仲舒。
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其议,卒用董生。
于是上因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学大兴”
。
[1]
不过,《谷梁》学虽然遭到武帝的冷遇,但武帝卫太子刘据学通《公羊》之后,“复私问《谷梁》而善之”
;而江公虽然没有在政治权力结构中谋得什么地位,但退而传学,培养人材,以期在适当的时机起而反扑,夺取最高法典的解释权。
历史没有辜负江公的一片用心,江公“传子至孙为博士”
,特别是鲁人荣广、皓星公等从学于江公,不仅使《谷梁》学得以继续流传,而且使其势力逐渐获得扩展,只等待时机成熟,便可与《公羊》学再决雌雄。
荣广字王孙,高才敏捷,全面继承了申公、江公一系的鲁学传统,能尽传其《诗》、《春秋》。
当《公羊》势力相当鼎盛之际,他勇于站出来向《公羊》挑战,与齐学《公羊》大师眭孟等人辩论数次且每每胜之,为《谷梁》学赢得了相当的信誉,“故学者颇复受《谷梁》”
。
另一方面,荣广也竭尽全力培养弟子,广植势力,弟子知名者有沛人蔡千秋,梁人周庆、丁姓等。
他们后来都对《谷梁》战胜《公羊》立下了汗马功劳。
蔡千秋也曾师事皓星公,“为学最笃”
,深得《谷梁》之精神也,正是通过他的努力才使《谷梁》学取得与《公羊》学同等的地位。
当然,《谷梁》地位的上升,决非一人一时之功,而经历了武、昭、宣三朝众多学者的不断努力,最后以石渠阁会议的召开为标志。
宣帝为武帝卫太子刘据之孙,在经历了长达十数年的生命磨难之后继承皇位。
他上台伊始,便有为乃祖父刘据彻底翻案的用心,更有彻底抛弃汉武帝思想路线和基本政策的意思。
当他得知刘据本好《谷梁》,遂诱导性地询问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及侍中史高,期望由他们提议提高《谷梁》学的地位。
而恰巧这几个人皆为鲁国人,深受以《谷梁》为代表的鲁学影响,对以《公羊》为代表的齐学早有怨言。
于是他们众口一辞,皆称《谷梁》本鲁学,《公羊》乃齐学,宜兴《谷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