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4]
董仲舒不仅桃李遍两汉,而且是以著作家、思想家的面貌出现,对于古代的礼制,他有精深的研究并身行之,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因而皆得当世学子以师尊之。
同时,董仲舒又是中国传统社会统治阶级的理论家,他所阐发的思想见解都是中国传统社会典型的正统观念。
因而,汉代儒学,以董仲舒为不祧之宗。
刘向称他“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
刘歆也以为,董仲舒“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
。
[5]班固更以同样口气赞美道:“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
[6]可惜,这些毕竟都是董仲舒身后的事了。
在董仲舒生前,其名声虽然很大,但不仅没有真正成为“王者师”
,而且其仕途坎坷,几上几下。
他虽为景帝时老资格博士,但至武帝即位时并无任何突出事迹可以称述。
董仲舒虽然在政治实践上没有多少可称述的事迹,但是在思想文化界极端沉闷的两汉社会像董仲舒这样勇于思考,又善于思考的思想家实不多见,他的正直为人,特别是其理论上的巨大贡献也确实受到时人的尊重与称道。
司马迁称“汉兴至于五世之间,惟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
,“学士皆师尊之”
。
[7]刘向赞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无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8]班固更许董仲舒为有汉一代“儒者宗”
。
[9]就连对董仲舒的思想见解略有微辞的王充,也对董仲舒的人格表示极高的赞佩,将之与孔子并列。
他说:“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
[10]
董仲舒确实继承、光大了孔子的儒学思想,特别是他“一言兴儒”
,使在野的儒学一跃而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于儒学的发展固然是“功莫大焉”
。
但是如果说董仲舒忠实于孔子的学说,“孔子之文在仲舒”
,则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
董仲舒的最大功劳恐怕正在于修正传统的儒家学说,依据社会现实的需要完成了儒学的“现代化”
转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了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的具有神学内容的新儒学体系”
。
[11]仅此一点,就可知董仲舒的思想虽然与传统儒学有关,但又具有明显的本质区别。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内在原因,董仲舒生前并不得志,他虽然“凡相两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