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24]人的本性原本无恶,但不幸被后天所处的社**影笼罩了、淹没了。
这正如《诗·大雅·桑柔》所言:“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基于此,孟子强调指出,要恢复人们的纯朴、善良的本性,使整个社会道德水平有普遍提高,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就应该恢复“君”
的本来职能。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作为君主,如果真能做到与民同乐。
那么,即使像周文王那样兴师动众,经营高台深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
,耗资甚巨,“不日成之”
,也仍能得到人民的谅解和支持,因为在根本点上,文王的事业代表了民众的愿望。
[25]同时,孟子根据《诗》的原则,要求君主在具体的施政纲领和组织路线上,“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真能做到这些,就能实现《诗》的理想:“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26]
孟子还认为,社会的道德水平取决于社会的物质条件,“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夺恒心。
苟无恒心,入辟邪侈,无不为己。”
他主张,应该使人民能够保障享受正常的生活待遇,应当关心他们的疾苦和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民事不可缓”
,应该像《诗·七月》所描述的农事程序那样,一环紧扣一环,“昼尔于茅,宵尔索绚;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
[27]
总而言之,孟子引《诗》、论《诗》旨在表述、阐发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具有东方色彩的民本主义思想。
现在问题的症结在于,这些思想是否存在于《春秋》之中?回答如果是肯定的,那么所谓《春秋》之义就非常明了,否则,只能视为孟子的托古和伪造。
然而,遗憾的很,遍检《春秋》,我们也难以找到孟子的上述思想内容,其结论,也就不言自明了。
在儒家学派之外,庄子后学以为“《春秋》以道名分”
。
[28]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颇为精炼而准确地概括了《春秋》褒善贬恶的微言大义。
不过,庄子学派也曾从相对主义立场出发,借老子之口批评过孔子,老子说:“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
今子之所言,犹迹也。
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29]换言之,包括《春秋》在内的所谓儒家《六经》,只不过是迂腐过时的先王陈迹,自然很难蕴藏“所以迹”
的微言大义。
与孟子思想观点鲜明对立的荀子,以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传授过包括《春秋》在内的全部儒家经典,也算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中与孟子齐名的杰出人物。
荀子认为,《春秋》是有一些不易为人们直接把握的“微词”
,这些微词主要指《春秋》专用字句体例以表达褒贬沮劝,即用幽隐微渺之言暗示批判的端倪。
[30]
荀子虽然全面传授过儒家经典,对后世儒学特别是汉代经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然而,在传世的《荀子》一书中,直接或间接说到《春秋》者仅寥寥数条,从中很难明晰地判定荀子的所谓“《春秋》之微”
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经反复钩稽,仅得荦荦大端如次:
荀子提出,全部《六经》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圣人治世的原则和道理,而“百王之道一是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