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八春秋之义(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依据现存文献,我们知道,最早提出《春秋》之义的盖为孟子转述孔子的话。

孔子说:“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4]这个“义”

,有人认定是“《诗》三百篇上寓褒善贬恶的大义”

[5]这个说法的最初来源还是孟子,孟子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6]确实,《诗》三百篇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广义的史,但史未必续诗而又本之于诗之义。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或许是有过“《诗》也,《书》也,《春秋》也,首尾为一书”

的历史阶段。

[7]在这个阶段,诗是史的真实记录和最形象的反映,诗人的性灵情志击发于时世之治乱盛衰,三百篇“本人情,该物理,可以验风俗之大盛衰,见政治之得失,其言温厚和平,长于讽谕。”

[8]诗三百篇的作者以史家之笔追踪挥洒,如实描绘了整整一个时代,笔底波澜写尽了人世间的疮痍,述说了人民的苦难,控诉了社会的不幸,表现了作者思想与情绪的历史存在和演化的轨迹,称之为一代“史诗”

,固然当之无愧。

问题是,从历史发展的序列看,孟子的话就缺少必要的依据。

诗与史几乎同时发生而且广义的史甚至可能较诗为早,说“诗亡而后《春秋》作”

就显然与历史真实相悖,而是孟子的主观想像。

顾颉刚指出:“孟子会说‘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但他自己是最不会‘论世’和‘逆志’的。

一部《诗经》,大部分是东周的诗,他却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明明是颂僖公的诗,他却说成周公的事”

[9]梁启超也指出:“《诗》迄何年,实难定论。

惟《鲁颂·斲宫篇》‘周公之孙,庄公之子’其为僖公时的作品,更无可疑。

则三百篇中不乏春秋的作品,盖可推断”

[10]

而且,“夫《诗》有作诗者之心,而又有采诗、编诗者之心焉;有说诗者之义,而又有赋诗、引诗者之义焉。”

[11]换言之,《诗》三百篇,从纵的方面来说,代有新义;从横的方面来说,篇篇不同。

那么,孔子“窃取”

的诗义究竟是什么呢?

当然,孔子也曾说过:“《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2]于是,后来《诗小序》的作者竭尽穿凿附会之能事,为了尽量靠近孔子的权威性评论,不惜抛弃《诗》三百篇纯正无邪的审美意趣,而视《诗》为经,并持经学门户之见诠释《诗》的底蕴,声称《诗》三百篇是蕴含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美刺之作。

过分夸大了《诗》的“兴观群怨”

的教化作用,其结果虽然把《诗》从文学的殿堂里拉了出来,而塞进了经学的樊笼,但却窒息了《诗》的文学生命,使那些生动明白、情趣盎然的诗篇竟然篇篇变成辞意晦涩、索然无味的论道说理之作。

然而,尽管如此煞费苦心,《诗小序》的作者在解释每篇诗义时,也并未能归纳出代表三百篇的统一之义。

真不知孔子作《春秋》所“窃取”

的《诗》义为哪篇?

不过,虽然我们不知,但孟子自信是知道的。

既然孟子认为《春秋》之义本之于《诗》,那么,欲明了《春秋》之义,似乎就不能不分析研究孟子的《诗》学。

《孟子》一书,直接引《诗》、论《诗》者,凡四十三见。

[13]除个别地方引《诗》的目的今天不甚明了外,一般说来,孟子喜欢引《诗》以表达自己对政治、社会、人生的见解,即以《诗》作为论证的依据。

孟子认为,《诗》的本义或许是描述某些具体的生活画面,但后人引《诗》,讲《诗》和论《诗》都不应该,事实上也根本不可能机械地、客观主义地处理,引《诗》、论《诗》者不可避免地要将个人的情感、社会对个人的影响有意而大部分是无意地施加于自己对《诗》的认识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唐如意郎信仰诸天快穿女配又在打脸了恋爱要在距离锁定后星月舞者秩序官[快穿]我真的不想谈恋爱我在遮天修永生倾城狂妃:殿下,求轻宠八零之珠光宝气我的系统总想逼我表白武动乾坤这个刺客有毛病星空锋砺当上帝重新开始进化特摄公寓空间囤货:超强木系异能者亲兵是女娃:拐个将军做夫君领到分配的顶流老公后热搜爆了美味农家女圣墟斗罗之雷神传说大秦:公子丹,镇守边关八年北宋大丈夫王爷,王妃又去打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