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社会风俗的改良与进步,固然需要统治阶级予以正确的倡导和规范,但在董仲舒的思想意识中,更重要的还在于统治阶级能否“积善累德”
,能否与民同心,上下和顺,能否满足人们的本能欲望。
总之,能否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
从既往的历史经验看,统治阶级虽为社会成员中的少数,他们在考虑自己本阶级利益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分配,必须考虑全体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如果统治阶级贪得无厌,过于骄奢**逸,残贼良民,不顾生民的死活,那么,纵然使用多么严厉的刑罚,也于世无补,“刑罚不中,则生邪气。
邪气积于下,怨恶蓄于上。
上下不和,则阴阳胶戾而妖孽生矣”
。
社会大多数成员心情不顺,满腹牢骚,安得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董仲舒强调,大道之要,无需他求,只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那么,“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
以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为利益,就势必要求居于社会领导地位的阶级或集团正人先正已。
在这里,董仲舒重申原始儒家的思想原则,要求汉武帝从自己开始,从自己做起,以天意(准确地说,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公意)为自己行为举止的标准。
他对汉武帝说:“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
正次王,王次春。
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
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
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
阳为德,阴为刑。
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
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天使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使阴入伏于下而时出佐阳。
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终。
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刑者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
为政而任刑,不顺于天。
故先王莫之肯为也。
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欤?孔子曰:不教而诛谓之虐。
虐政用于下,而欲德教之被四海,故难成也。”
当是时,黄老学说网漏吞舟式的统治明显不合乎西汉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统治阶级方面已有纠正的呼声和倾向,一些法律制度开始得到制定和完善。
这些当然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如果矫枉过正,人民不堪其苦,其实际效果显然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与进步。
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道之大者,在阴阳”
。
德教与刑罚,二者不可偏废,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德教比刑罚更重要。
所谓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王者宜求其端于天,都是要求最高统治者注意平衡德教与刑罚的关系,自身正,孰能不正?“正次王,王次春。
春者,天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