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六 元一统始 经学建构的文化图式(第7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其缺点也很明显,清人皮锡瑞在《经学通论》中批评宋人的《书》义说:“专持一理字,臆断唐虞三代之事,凡古事与其理合者即以为是,与其理不合者,即以为非。”

此说正点在宋学的痛处。

宋学在两宋时期奠定了自己的学术基础后,在随后的元、明两代得到继承。

元、明期间虽然也有自己的经学家和经学著作,但在理学思想的笼罩下,其经学完全丧失了创造性,始终未能突破宋学的学术范围。

所以,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批评元人说:“若元人则株守宋儒之书,而于注疏所得甚浅。”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则批评明人云:“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盗窃而已。”

经学至清代,迎来了一个新的繁荣阶段,或者可以说是一个空前绝后的阶段。

清代经学的主要特色,就是包容汉、宋,兼行今、古。

清代经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清前期顺、康、雍三朝为一段。

官方主持整修诸经,尊崇朱熹,学术上以宋学为主而兼采汉学。

进入乾隆朝以后,学术风气转而主宗汉学。

学术上讲究博引广证,务求实据。

经学家在为疏解经传而取证先前典籍时,态度十分严肃,一般说来,他们不援引已确证的伪书或小说家言,援引宋代以后的经说也很谨慎;重视文字、音韵等“小学”

,将经疏奠立于文字音韵学基础之上。

这种治经态度显示了清代经学具有一种实证的科学精神,它一直持续到嘉庆年间,形成了学术史上著名的“乾嘉学风”

,代表了清代经学的最高成就。

乾嘉经学可以分为两派,即以惠栋为首的吴派和以戴震为首的皖派。

两派学术内容和倾向有一定差异,大体而言,吴派以博证信古为特色,在解读儒家经典中,追求多多罗列古籍与前人观点,以证明自己主张,尤其重视汉代学者的见解与观点;而皖派特别致力于文字、音韵学,从“小学”

入手来阐明观点,在此基础上再援引古人论断来证明己说。

这是清代经学的第二阶段。

嘉庆以后,今文经学复兴。

经疏的重心由名物训诂转向大义微言,在众多经、传中,特别推奉《公羊传》,且十分重视辑佚西汉今文经遗说,驳斥古文经学为刘歆伪造。

至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更借今文经说中“托古改制”

的主张,为当时的政治革新服务。

而章太炎则治古文经,站在革命民主派立场驳斥维新派,成为两千年经学历史中的最后一位大师。

在20世纪以后的中国,随着儒学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统治地位的丧失,经学也衰落下来,经学作为古典学术的代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四、经学的特点

最后,让我们对经学的总体特征做一个归纳。

首先,经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从一开始便是以“官学”

的姿态出现,紧紧贴近政治现实,代表了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

从汉代开始,经学的沿革变迁,盛衰消长,和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的发展演变休戚相关。

汉代时,在董仲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的建议下,汉武帝“独尊儒术”

,设立五经博士。

此后,博士逐渐增加,至汉宣帝末年,增至“十四经博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玄学大师穿成豪门弃妇[古穿今]修道种田平天下DOTA2:中单之神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开海重生退婚后偏执大佬成我裙下之臣快穿之为你如愿我要做皇帝快穿之我真的不记仇诸天轮回:从港综开始你异能很强,但下一秒就是我的了一人之开始的道爷开局签到武当山疯了!顶流死对头来我婚礼抢亲了娇软师妹疯批后,全师门跪舔称臣当钓系beta意外怀孕后我真不是法爷都市逍遥邪医大宇之上抽卡救不了诡异世界国民闺女三岁半我真就想当个厨子啊阳神冠军侯天家小农女又谜又飒一箭破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