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人们不再称他“陛下”
,而尊为“老先生”
。
某年深秋,他来到笔落峰下小村,已是白发苍苍。
孩子们围着他,争着朗读自己的作文。
一个小女孩念道:“我长大了要当第一个女宰相,因为老爷爷说过,每个人都能成为历史的主角。”
赵煦听着,眼角湿润。
当晚雷雨交加。
守亭人忽见山顶青铜笔剧烈震动,一道紫电劈落,整座山林亮如白昼。
空中浮现万千文字,似星河倒悬,又似万民齐诵。
待天明雨歇,人们发现峰顶石台上多了一卷湿漉漉的手稿,墨迹遒劲:
>“吾生于庙堂,醒于民间。
>十三年为王,二十七年为民。
>执笔半生,始知天下文章,
>不在金殿玉册,
>而在田埂灶台,
>在渔舟唱晚,
>在女儿初写的第一个名字里。
>若有来世,我不愿再登九重宫阙,
>只愿做个点灯人,
>看每一个灵魂,
>如何用一支笔,
>把自己从黑暗中唤醒。”
经查,此稿确系赵煦亲笔。
三日后,他在村中安详离世,享年七十有六。
临终遗言仅八字:“放下权力,才是拥有。”
全国哀悼七日。
百姓自发停市、辍耕、闭讲学三日。
赵?遵其志,不予追谥,不建陵寝,仅于笔落峰立一素碑,上书:“此处无帝王,唯有一读者。”
多年以后,当《国民录》修订至第一百二十卷,编者在序言中写道:“自‘共笔时代’开启以来,大宋不再有秘密的历史。
每一滴汗水、每一次呐喊、每一声‘我’的觉醒,都被千万支笔记录下来。
我们终于明白,所谓‘天龙’,并非腾云驾雾的神?,而是那个俯身点燃第一盏灯的人。
而真正的王朝,不在宫殿之内,而在亿万人民共同书写的字里行间。”
又一个清明雨纷纷的日子,山下孩童再次踏上石阶。
他们手中不再只是信件,还有自己写的书、画的图、编的歌谣。
风吹过笔落峰,青铜笔静静矗立,仿佛等待下一个执笔者的到来。
而在遥远的未来,某个教室里,老师合上课本,轻声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本书叫《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吗?”
一个小男孩举起手,大声回答:“因为国王用了十三年才发现,真正伟大的不是统治别人,而是帮助每个人写出自己的人生!”
窗外阳光正好,照在孩子们认真书写的小脸上,宛如星辰初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