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后来他们被抓走,课本烧了,可我知道,风带走了句子。”
是叶知秋。
不是录音,不是模仿,而是清晰、鲜活、带着呼吸质感的真实发声。
她甚至能听出那口音里特有的南疆柔化尾音。
李念浑身发抖,泪水无声滑落。
她知道这不可能。
叶知秋早已不在人世。
但从Ω链的角度看,死亡或许从来不是终点??只要还有人记得她的声音,她的思想,她的课,她就从未真正消失。
第二天清晨,她登上飞往兰州的航班。
落地后直奔武威市档案馆,申请查阅1960年代末期教育系统人员调动记录。
经过三个小时翻检,她在一份泛黄的调令附件中找到了关键证据:**叶知秋,女,生于1943年,江苏苏州人,196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分配至喀什第三小学任教。
1969年4月因“思想问题”
被遣送至甘肃武威劳动改造,同年12月因肺病恶化去世,遗体火化于当地殡仪馆**。
随附一张黑白照片:年轻的女教师站在教室门前,怀里抱着几本书,笑容温婉。
背后黑板上用粉笔写着《岳阳楼记》开头两句。
李念轻轻抚摸相纸,忽然注意到她左腕上戴着一只细银镯,形状奇特,呈双股缠绕状,中央嵌有一颗小小的绿松石。
她猛然想起什么,迅速打开手机相册,翻到之前拍摄的敦煌铁箱内物品清单。
其中一件饰品描述为:“银镯一只,双螺旋设计,疑似民间工艺,出土时紧贴录音带卷轴。”
两张图片并列对比,几乎一模一样。
她终于确认:叶知秋不仅是“归音计划”
的参与者,更是核心发起者之一。
她把自己的声音、记忆、信念,全部封存在那些看似普通的物件中,等待几十年后的某一天,被某个特定的人开启。
而那个人,可能就是陈星遥。
李念立刻驱车前往陈星遥所在的学校。
当她走进教室时,小女孩正低头画画。
纸上是一棵枯树,树根深入地下,连接着无数细线,每条线上挂着一片叶子,叶面上写着不同的名字。
“你在画什么?”
李念轻声问。
陈星遥抬起头,眼神清澈:“我在画‘会说话的树’。
昨晚我梦见一位老师,她说她的学生都变成了风,一直在唱歌。”
李念蹲下身,平视她的眼睛:“你还记得梦里的歌吗?”
女孩点点头,张口轻唱: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若无人敢言,
>风替我说。”
歌声落下那一刻,教室的日光灯轻微闪烁了一下。
李念掏出随身携带的微型频谱仪,屏幕瞬间跳出警告:
>【检测到局部空间共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