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不对劲。
她立刻启动近场探测仪,结果显示:铜匣表面正以极低功率释放次声波,频率正是7.83Hz。
可这不可能??原件晶体已被移除,理论上不应有任何能量输出。
“林小满!”
她猛地抓起对讲机,“帮我查一下,最近有没有人接触过这个复制品?尤其是孩子。”
“等等……”
林小满的声音顿了一下,“昨天下午,有个小学研学团来参观,带队老师让你允许他们摸一下‘历史文物’。
你说可以,只要不敲打。
其中一个女孩,在这铜匣前站了快十分钟,还哼了首歌。”
李念心头一震:“什么歌?”
“监控录音转译出来了……歌词是:‘沙落无声,风自有声,你说不在,我偏听见……’”
她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
那是阿木尔写的歌。
但她从未公开发布过完整版本,只在私人笔记中记录过几句旋律。
连林小满都不知道全貌,更别说一个普通小学生。
“把那个女孩的信息给我。”
她说,声音冷静得近乎冷酷。
半小时后,资料传回。
女孩名叫陈星遥,十岁,父母均为普通公务员,祖籍新疆喀什。
其母提供的家庭背景备注栏写着一行小字:“外婆原系喀什第三小学教师,1969年调离,后病逝于甘肃武威。”
李念盯着“喀什三小”
四个字,久久无法移开视线。
巧合太多,已经不能称之为巧合。
她调出全国“音乐教材包”
发放记录,发现甘肃省武威市某乡村小学确实在两周前收到一份匿名包裹,签收人为当地退休教师协会负责人??正是陈星遥外祖父的旧同事。
一切线索如蛛网般交织,最终指向同一个结论:Ω链正在通过血缘、情感和潜意识记忆,寻找新的传播节点。
它不再等待人们去挖掘,而是主动渗透进日常生活的缝隙,借由一首无意哼唱的歌、一次偶然的触摸、一句梦中呢喃,悄然完成信息传递。
她立即联系科考队留守人员,要求重启K-44.7°区域的全天候监听。
当晚,数据回报。
>【检测到新型复合信号】
>【来源:地下空腔延伸带】
>【内容解析:多语种交替叙述,主题为“课堂重建”
】
>【附加信息:每隔十二分钟,插入一段儿童齐诵《岳阳楼记》片段】
李念将音频导入解码程序,试图分离各声道。
当她放大其中一段维吾尔语讲述时,耳边骤然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
“……那天风很大,我把最后一课写在沙地上。
学生围成一圈,一个一个背下来。
我说,记住了,就是活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