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他开始信风水、拜财神、供佛,每年请喇嘛念经,求财运亨通。
他在工地上立过一尊铜佛,说是“镇煞保工”
。
没人知道,那尊佛像的底座里,他藏着一罐从老家黄土地上带来的泥。
魏四海的财富路,其实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九十年代末的“基建逻辑”
:有关系、有胆子、有钱、有命。
那时的兰河像一口沸腾的锅,国家投资、私人资本、民间传说、酒桌承诺,都在锅里翻滚。
无数人因此致富,也无数人因此坠落。
魏四海当年说过:“钱这东西,你只要追得快,就能先上岸。”
可他不知道,浪头高处的风,也是最冷的风。
到了2010年,他已在兰河有了三家公司,涉足建筑、地产、物流。
名下十几处房产,账上流动资金上千万。
可奇怪的是,他却常在夜里失眠。
他对司机说:“我梦见工地上塌方,埋了人。”
司机说那是劳累。
他却明白,那梦是命里的一种警告——太多东西不是他能掌控的。
一个偶然的冬夜,他站在工地临时办公室的阳台上,看着城市的灯火,心头忽然生出一句话:“我这辈子,不过是黄土里捞金子。”
风从远处吹来,带着工地的尘土,像是回应。
那一年,他五十出头,身体结实,腰杆仍直。
他不知道,自己的“黄金时代”
,其实已经进入倒计时。
二·城市的胃口(2010–2013)
2010年的兰河,像一个突然饿醒的巨兽。
新城区开工、老城区拆迁,塔吊像森林一样竖在天边,夜晚的灯光连成片,仿佛城市要吞掉黄河以西所有的星光。
魏四海站在“兰北花园”
的顶楼,看着眼前的工地,心里充满一种近乎宗教的亢奋。
他说:“这是兰河的新皮肤,老皮脱了,血才活。”
那年,他刚五十一岁,皮肤晒得黝黑,肚子已经有些圆。
手腕上戴着块劳力士,是厅长弟弟送的。
别人看他风光无限,他却觉得心里始终空着一块。
他总想填满这空——靠工程、靠地皮、靠更快的速度去挣钱。
有人问他累不累,他笑着说:“钱是累出来的,不累的都进了监狱。”
2011年,兰河新区启动“南岸改造项目”
,计划拆迁三千多户,建成“生态科技新城”
。
魏四海通过关系,拿下了其中一块地——原来的兰机厂宿舍区。
那地方地段好,交通近,关键是老工人多,拆迁成本低。
他打的算盘很精:先低价收地,再高价预售,一来一去,利润至少翻三倍。
可事情并不顺利。
老工人不肯搬,说这是“国家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