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自由阅读之外,还要自由思考,不要先入之见,不要迷信任何权威,要不拘一格,不受羁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对一切都要提出“为什么”
、“对不对”
,并且随时写下自己的思考、心得、发挥和疑问。
如此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必有收获。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必然发现和你“心有灵犀一点通”
的大师,就可以集中精力,读其全部作品,并进行一定程度的专门研究,以作为你一生治学和做人的基本精神支柱。
大学期间除读书之外,还要适当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最好利用假期到社会底层,特别是到农村去志愿服务,这对你了解中国国情民意,大有好处,这也是为学、做人的基本功。
有了这两个基本功,你的一生就有了“底”
,也就不会枉费大学时光了。
再次,今天的中国需要大讲精神超越物质的梦话。
据说当下中国校园里的讲座,和我所熟悉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大不相同。
那时候演讲、讨论的,都是关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时代重大问题以及人生选择这一类的大话题。
但现在这些话题都不合时宜了,一切都“与时俱进”
了。
“如何就业,怎样攻关”
,就成了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太严肃的、理想的演讲,已经没有听众了。
我相信这样的说法,我也看清了,我的演讲,不可能、也不应该面对所有的青年,只能是能够不同程度上引发共鸣的青年,大体上就是鲁迅所说的“醒着”
的或希望“醒着”
的,“要前进”
的青年,用我的说法,就是新一代的理想主义的青年。
我的每次演讲,上百人的听众中如果有三五个人听进去了,我就很满足了。
在确认了演讲对象以后,我当然还是延续八十年代的话题,言说世界、国家的大事,大问题,讲人生、理想。
这些精神性话题,在八十年代是普遍关注的公共话题,再自然不过;但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新世纪,却成了不合时宜、不切实际的“梦话”
了。
缺什么就应该讲什么:今天的中国正需要大讲精神,说超越于物质的梦话。
而且在我看来,青年时期就是应该“做梦”
,讲理想、价值、彼岸世界、终极关怀的年代,现在的年轻人的“早熟”
其实是未老先衰,是一个不健全的人生,为他们补课,应该是我们这些做教师、学者的成年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资料来源:http:news.xi.edu2012-0401c_122916385.htm)
[1]乔刚,张乐敏,吴玮,宋丽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袁贵仁.人的哲学[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8:517.
[3]徐家庆.大学责任:实现大学生社会适应与社会责任的统一[J].教育与职业,2012(33):17-19.
[4]申俊龙,史文川.大学责任与大学生成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1-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