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具体采用哪种办法,需要根据受访者的情况,因人而异。
(三)把握提问的时机
采访名人,一般时间有限。
记者的问题最好具体、明确,容易从中得到你所要的东西。
一般来说,采访名人都会被要求事先提交一个采访提纲,有时受访者会对这些问题作书面回答。
在这种情况下,当面采访时,记者不应再就提纲上的问题发问,而应抓紧时间提一些新的问题。
有时,受访者只回答提纲上的问题。
这时记者一定要设法控制采访的主动权,时刻想着自己采访后要写一篇人物专稿,而不能让受访者就某个他愿意回答的问题说个没完没了,而将其他问题搁置一边。
但有时也需要一些开放式的问题。
例如,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问“你认为联合国可以在伊拉克重建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这就是个封闭式的问题。
他可能只回答“是”
或“对”
。
而如果你这样问“你认为联合国将在伊拉克重建问题上发挥怎样的作用?”
那么他就只好具体回答哪些作用了。
这就是记者需要的答案。
尽管记者为采访作了很充分的准备,但还须准备应付意外情况。
一个人在公开场合和私下见面时的表现可能是大不相同的,有关他的书面材料和他本人的真实情况也可能大相径庭。
某人在公开场合表现得和蔼可亲,温文尔雅,不等于他私下里不会傲慢无礼、难以接近。
以往报道或传记中说他风趣幽默、善于表达,面前的他可能谨言慎语、沉默寡言。
这时记者准备的问题也许派不上用场,那就需要临场发挥了。
这时适当使用一些小技巧会有帮助,如营造融洽的气氛来拉近你同受访者的距离。
法拉奇就常采用对方和自己经历或亲朋中某些人的共同之处展开话题。
她在采访邓小平时,就是从祝贺邓小平的生日开始的。
此外,对采访对象所从事的职业、爱好有所了解,就像拥有了一把打开对方话匣子的钥匙。
美国著名赛马骑师阿卡罗向来被新闻界认为是难以撬开嘴巴的“闷葫芦”
,但记者利布林的一个问题却使他不仅开了“尊口”
,还滔滔不绝地谈了一个小时。
利布林问“你左脚的马镫比右脚的高多少?”
阿卡罗觉得利布林是个内行,因为只有懂行的人才知道,为克服圆形跑道上的离心力,两个脚镫的皮带不能一样长。
阿卡罗认为,找到了知音,于是就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
。
但记者有时也会碰到滔滔不绝的健谈者。
美联社记者威廉·瑞安谈到他的采访经历时说,他有过一次听“独白”
的采访,那次是采访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我刚提了一个问题,他就接连不断地讲了4小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