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2]
(一)认清信息源性质,提高警觉性
第一,各利益群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都会有选择性地进行信息披露和信息控制。
战局越残酷、越复杂,这种信息披露和信息控制就变得越复杂,信息的不确定性也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为了控制战争信息,除启动战时法规《反间谍法》《对敌贸易法》《第一战争权利法》等,还采取了一系列行政管理的手段:第一,成立白宫“全球新闻办公室”
,协调全球的战略性宣传工作,同时对媒体的报道内容进行全天候的监控。
第二,制订宣传计划,统一信息发布,以达到布什要求的“以统一的方式发布消息,反映出我们战斗的真相”
。
第三,对媒体不符合政府要求的行为直接提出批评。
第四,直接制定采访规定,限制报道内容。
第二,战争中交战双方为了达到“心理战”
“情报战”
目的,有时甚至不惜故意误导记者和媒体。
1991年1月17日“沙漠风暴”
发起前,西方媒体高强度宣传美军的“军事机密”
:美军将在科威特沿海登陆。
萨达姆闻讯急忙将多数重兵集团及导弹部队集中于近海沿线并纵火点燃了油井,向海湾倾倒了大量石油。
总攻开始后,美军经沙特阿拉伯边境,向科威特纵深穿插,使伊军的防御变得毫无意义。
美军借助传媒,得以避实就虚,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第三,战争中不仅交战双方当局有自己大众传播的诉求,交战双方中下层官兵出于邀功请赏等目的,有时也会给媒体设置信息陷阱。
例如,伊拉克战争初期一度被美英媒体热炒的伊51师师长率部投降的消息,最后被证实实际是伊军一低级军官投降时为自抬身价而发布的假信息。
正是由于各利益群体在战争中都有其利益诉求,媒体和记者在获取信息时就应该保持一种警觉,仔细分析所获取信息与发布者的利害关系,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能偏听偏信和盲听盲信,否则就很容易落入信息源设置的陷阱之中。
(二)提高报道者拓展信息源的能力和识别信息源陷阱的能力
识别战争信息源陷阱是一项高强度、高压力和高智力的脑力劳动,要求报道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包括军事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新闻职业道德素质、认识世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针对具体的战争,还要做专门的信息、智力和军事知识的储备。
媒体、新闻编辑、记者卓越的社交能力和良好的外部人际关系,也是帮助规避信息源陷阱的重要因素。
在战争报道的历史上,很多媒介都不乏通过私交获得有价值的独家信息的例子。
更为重要的是,人脉资源有助于报道者开辟、获得多种信息源。
(三)实现媒体信息来源的多元化,提高信息源陷阱识别的组织性能力
多种来源的报道稿件,除了保证有足够的信息量,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信息源的相互印证和补充。
规避战争报道的信息源陷阱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和管理来实现。
对媒体而言,首先要树立使用多种来源的报道稿件的意识和机制,对自采、购买、与其他媒体合作或交换、报料、作者来稿等不同渠道过来的稿件或线索都要高度重视。
美英媒体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之初“吃亏”
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过于依赖美英政府和军方的发言人,而对于其他信息源,如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及其媒体的声音却未加以充分的重视。
其次,要使用好战地记者,正确对待他们发回的稿件。
优秀的战地记者是媒体规避信息源陷阱的第一个环节。
媒体派出的战地记者应该经过仔细遴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