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由感觉而来的都是真理。
普罗泰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之命题,有相对主义的色彩。
他强调感觉的作用,而忽略理性认识的作用。
不过,他把人的认识作为研究的对象,强调人的认识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在希腊哲学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高尔吉亚(约公元前483—前375年),出生于西西里岛的雷昂底恩,曾作为使节出使雅典。
他的修辞学和演讲术造诣很高,颇得时人的赞誉。
高尔吉亚对爱利亚学派的“存在论”
提出责难。
他对三个著名命题作了推论,一是无物存在:假设有物存在,它可能存在,亦可能不存在,亦可能存在又不存在;二是无法认识物的存在:若有物存在,则此物可被思想,换言之,不存在的东西不能被思想,然而人却可以思想并不存在的飞人等怪物;三是即使存在者可以被认知,也无法说出,语言和存在物是不可转换的两类东西。
高尔吉亚的论证具有不可知论的特点,但是他指出了存在与非存在、思维与存在、思维与语言之间所具有的内在矛盾,对后世哲学家有重要启发意义。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前399年)苏格拉底是雅典人,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士。
苏格拉底的学问十分渊博,而且擅长辩论,在雅典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政治上,苏格拉底支持贵族政治。
雅典民主派推翻“三十僭主”
贵族寡头统治之后,苏格拉底以“不敬城邦神而引入新神”
等罪被判处死刑,他在监狱中自杀身亡。
苏格拉底没有著作存世,有关他的思想主要见于其学生克塞诺芬尼的《回忆录》和柏拉图的“对话集”
中。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标志着古希腊哲学发生了重大转变。
罗马思想家西塞罗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召回,引入城邦之中,引入希腊人的家庭之中,使之成为探求生活和道德的学说。
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主要关注万物的本原问题。
苏格拉底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对本原问题的探求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为,对本原的探讨源于人的认识,而人是有其生存目的的,有对自身完善性的追求。
此目的就是“善”
,“善”
能“担当一切,包罗一切”
[28],所以一切认识都应最终归于对“善”
的认识。
据此,苏格拉底引出一个著名的命题:“美德即知识。”
他认为,人的美德有具体性、相对性的特点,美德会因人所见所感而异,然而,在具体的、相对的美德之上,还有更高的美德“善”
。
“善”
不是凭所见所感而来的,而是来源于理性的思考,是对人生存目的的思考。
这种理性思考所得出的“善”
,才是真正的知识。
苏格拉底所谓理性思考之“善”
,实际上指的就是具体道德之“共性”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