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对于“末”
业对“本”
业的影响,色诺芬除了批评手工业活动对人的身体、精神和品德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之外,并没有对其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功能予以否定,而且还充分认识到了“末”
业的发展反而能够对“本”
业的稳固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种认识在普遍存在着“重农轻商”
思想的古代社会中可谓难能可贵。
在《回忆苏格拉底》中,他详细地记述了因为战争而造成粮食歉收的一家人是如何通过手工生产而渡过难关的[90]。
可见,手工业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而且在农业衰败的时候,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计。
在这里,色诺芬不仅认识到了“本”
业对“末”
业的决定作用,也注意到了“末”
业在一定条件下对“本”
的补充和稳固作用。
对于这种认识,他在《雅典的收入》中进行了更为全面的发挥和阐述。
这篇文章的副标题是“增加雅典国家收入的方法”
,其写作的时代正值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后期,由于战争的影响,农业经济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大量农民由于失去土地而涌入城市,贫民人数大增,农业生产则日益凋敝,雅典只能依靠海外粮食的进口和剥削提洛同盟各邦来维持生存。
针对这种经济生活的窘境,色诺芬通过对雅典的全面考察,得出了雅典公民“可以借助他们的本国资源来维持生活”
的结论[91]。
除了农副产品的种植外,色诺芬提出了一系列大力发展雅典的手工业和商业的主张,并明确地提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农业破败的情况下,获得充足的资金去换购粮食,发放军饷,稳固国防。
为了解决个人资金不足的问题,他甚至还大胆地提出了建立国营采矿业和金融业的主张。
应该说,大力发展工商业从很早的时代开始就一直是雅典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主要是由于雅典土地贫瘠、耕地有限的较为恶劣的农业生产条件使然。
为了养活众多的人口,城邦一方面鼓励包括葡萄、橄榄、无花果在内的经济作物的种植,鼓励葡萄酒和橄榄油的制造和出口;另一方面鼓励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创造更多的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并通过特色商品的大量生产和出口换取包括粮食在内的生活必需品和军需物资。
梭伦改革中所实行的包括规定公民必须让自己的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大力吸纳外邦的手工业者等发展工商业的措施,从根本上说都是出于弥补粮食生产不足的目的,因此也就带有了扬“末”
以固“本”
的性质和色彩。
上述色诺芬关于“末”
业对“本”
业的积极作用的认识正是建立在雅典长期实行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活动的实践基础上的。
如果说色诺芬在“本末问题”
上的主要贡献在于充分认识到了“末”
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对“本”
业的稳固会起到积极作用的话,那么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对“末”
业过度膨胀对“本”
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当谈到一个城邦的建立都需要哪些人员的时候,他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真正的和健康的国家”
和“一个发烧的国家”
。
在前面一个国家中,我们看到人们都以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为满足,过着并不富有但可以自足的生活,健康、平安而安逸幸福,享受着天伦之乐,没有受到“贫困与战争之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