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这里,色诺芬把农业和战争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方面明确地指出了古代国家赖以存在的这两个最基本的活动,另一方面在这两者之中农业又是重中之重,因为一旦农业出现问题,战争也就失去了后盾,从而说明了农业不仅是公民个人安身立命也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因此,色诺芬十分推崇波斯国王所推行的“农战政策”
。
实际上,不仅在希腊和波斯,古代国家的统治者无不把农业和战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正如马克思所言,“古代人一致认为农业是适合于自由民的唯一的事业,是训练士兵的学校”
,所以“农业享有极大的荣誉”
[65]。
最后,色诺芬指出,农业在人们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上也十分重要。
这是因为:(1)农业可以培养人正确的劳动观念,促使人勤于劳作,吃苦耐劳,从而不会沾染上不劳而获的恶习。
(2)土地使人诚实、公正,对于土地来讲,“你服侍得她越好,她报偿你的好东西越多”
,反之,“对于不忠实的人,农业乃是很精明的谴责者”
。
色诺芬认为,收成的不好都是由于农人自身的怠惰和心存侥幸所造成的。
(3)由于农耕生活中最重要的财产是土地,既不能携带且最易受到侵害,所以在战争中最能够团结起来保卫国家、英勇作战的就是农民。
“我们得出结论:对于一个高尚的人来说,最好的职业和最好的学问就是人们从中取得生活必需品的农业……所以这种谋生方式似乎应该受到我们国家的最大重视,因为它可以锻炼出最好的公民和最忠实于社会的人。”
[66]
色诺芬在《经济论》中对农业的述评可谓全面而透彻,基本上代表了当时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同时代其他思想家的相关论述基本上没有超出这种基调和范围,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
柏拉图关于农工商业的看法主要集中在壮年时期的《理想国》和晚年时期的《法律篇》两部著作中。
在《理想国》中,他试图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构建出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的模型。
“首先,最重要的是粮食,有了它才能生存……第二是住房,第三是衣服,以及其他等等”
,因此,“要有一个农夫、一个瓦匠、一个纺织工人”
以及“一个鞋匠或者别的照料身体需要的人”
,这样,“最小的城邦起码要四到五个人”
[67]。
在这里,我们看到柏拉图把生产粮食的农夫放在了一个国家建立和存在的首要位置,然后才是手工业者、商人以及护卫者等组成城邦所必需的各色人等,体现出了明确的以农为“本”
、以工商为“末”
的指导思想。
在此后的论述中,柏拉图虽然没有像色诺芬那样对农业生产和生活大加颂扬,但却对包括手工业、商业、服务业、钱贷业在内的挣取金钱的“末”
业表现出强烈的鄙视和拒斥情绪,从中可以反衬出他对农业的宽容和接纳。
在《法律篇》中,柏拉图不再专注于理想国家的构建方面,而是把主要的笔墨放在如何为实践《理想国》所定的原则而制定具体法律上面。
我们注意到,《理想国》中所表现出的对工商业活动的怀疑和反感在这部著作中又进一步加深了。
《法律篇》中制定了十分详尽的农业法,第一条就是严禁任何人移动标志土地边界的界石,使人联想起了孟子的“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68]的说法。
国家设置了土地管理员,负责监管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一切事务。
农业法在水源、灌溉和收获物等问题上都作出了种种严格的规定[69],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农业生产能够健康有序地进行。
实际上,在希腊人的现实生活中,城邦的执政者一直把对土地的管理和农业生产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不断出台有关的政策和法律。
比如,在斯巴达传说中的来库古改革中,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举措就是按照平等的原则重新分配土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