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地的伊奥尼亚人也趁机起义,与希腊军队共同作战。
惊魂未定的波斯军队毫无斗志,稍一抵抗就逃回内地。
希腊军队再次大获全胜。
重要的是,这次战斗几乎彻底消灭了波斯海军的有生力量。
希腊城邦再次控制了爱琴海和赫勒斯滂海峡及黑海地区。
希波战争是强大的波斯和弱小的希腊之间发生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争,但战争对双方的意义并不一样。
就波斯而言,其战争目的是惩罚雅典及其他城邦,维护自己对小亚希腊地区的统治,从这个意义上讲,薛西斯已经基本达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
在波斯的国家利益中,希腊半岛的战略意义显然不及埃及、小亚细亚地区,因此,尽管大流士、薛西斯多次战败,但依然统治稳定。
但就希腊而言,战争的胜利维护了本土的政治独立,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加强了希腊的民族认同,强化了希腊人尤其是雅典人对自身政治体制、价值体系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了独特的希腊文化的发展。
二、雅典的崛起和雅典与斯巴达的争霸
提洛同盟希波战争导致了希腊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雅典崛起。
希波战争之后,希腊与波斯的对抗转移到了北希腊。
尽管斯巴达仍然领导着希腊联盟,但斯巴达国内对战争已经产生了不同的认识。
以波桑尼阿斯为代表的一派主张继续扩张,他们希望借助与波斯的战争一统希腊,建立希腊世界的霸权;另一派则认为战争已经远离伯罗奔尼撒半岛,主张退出战争。
对雅典来讲,海上利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现在希腊联军主要凭借海军与波斯作战,而雅典海军是最强大的,他们不满于斯巴达继续垄断联军指挥权。
恰在此时,希腊陆军统帅波桑尼阿斯恃功自傲,凌驾于盟友之上,引起同盟国的不满。
他还模仿东方习俗,穿王服,行跪拜礼,甚至勾结波斯,企图借助波斯的力量成为希腊之王。
斯巴达闻讯召回波桑尼阿斯,雅典趁机获得希腊联盟的领导权。
公元前477年,雅典建立海上同盟。
同盟规定,所有入盟城邦不得随意退出同盟,必须缴纳盟金、贡物。
同盟金库由10位被称作财务官的雅典官员管理,最初设在提洛岛上,所以又称为“提洛同盟”
。
最初加入同盟的城邦约有35个,后来城邦数量不断变化,最多时有250多个城邦。
盟邦原则上必须各尽所能缴纳盟金、提供军队,但一般情况下,一些大城邦如列斯波斯、萨摩斯、纳克索斯、塔索斯等主要提供海军,其他小城邦则主要提供贡物和盟金。
盟金总额最初是460塔兰特,后来逐步增加[6]。
同盟设有同盟大会,同盟大会预先审议同盟内部的重大事项,讨论决定之后,再交给雅典公民大会讨论表决,实际权力掌握在雅典手中。
盟国起初是独立的,可以自行退出,但后来雅典逐步加强对盟国的控制,在各邦派驻代表,监督当地政府,甚至担任要职,或者利用各邦内部政治矛盾支持各邦境内外倾向自己的派别掌握政权,甚至武装支持流亡在外的党派回国夺权。
盟邦失去退出自由后,它们缴纳的盟金实际上也变成了贡金。
雅典帝国提洛同盟成立初期的重点是进攻波斯,主要是波斯控制下的小亚沿海地区,其中有不少希腊城邦。
这些城邦虽然摆脱了波斯的奴役,但却受到雅典的剥削。
在萨拉米战争结束后不久,雅典军队就围攻安德罗斯,迫使他们缴纳数量不菲的钱款。
公元前476年,雅典占领了色雷斯的埃伊昂城,从此控制了这一地区的贸易;翌年,攻占斯库罗斯岛。
雅典将两地的居民降为奴隶,并将一些贫困的雅典公民移居斯库罗斯岛,分给他们土地。
公元前467年,客蒙率军在小亚的优里密顿(Eurymedon)河口打败波斯海军,击沉战舰200余艘,接着又击沉前来救援的战舰80余艘。
波斯被迫签署和约,将军队撤退到离海边马匹一日行程的地域,战舰不再驶往塞阿尼亚岛和克利多尼亚岛以西海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