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斯巴达的进一步扩张引起了其他城邦的嫉妒与担忧。
一个反斯巴达联盟逐步形成,参加者包括阿哥斯、阿卡迪亚、厄利斯、匹萨提亚等,领袖是阿卡迪亚国王阿里斯托科拉托斯(Aistocrates)和匹萨提亚的僭主潘塔立翁(Pantaleon)。
斯巴达在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也不太稳定,更多的可能是依靠当地人进行管理。
公元前669年的许西埃战役更是激发了美塞尼亚人的斗争欲望。
公元前7世纪中期,美塞尼亚地区爆发了反斯巴达暴动,这就是“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
。
暴动领导者是贵族青年阿尔托明尼。
他联系了一批贵族青年,同时争取到阿哥斯、阿卡迪亚等国家的支持,发动起义。
起义的中心在斯腾克拉奥斯平原,南部的摩特涅、派罗斯也曾经起义。
但两个地区之间似乎并没有联系,阿尔托明尼从来没有与南方联系,就是在最后失败时也没有逃亡至南方,而是逃到曾经背叛起义的阿卡迪亚。
初期,起义获得巨大胜利,斯巴达军队频遭败绩。
斯巴达不得不向雅典求援,声称是阿波罗神的指示。
雅典不希望斯巴达很快获得胜利,又不敢违背神谕,派出瘸腿战士兼诗人——提尔泰乌斯。
提尔泰乌斯写了许多诗作鼓舞斯巴达军队的士气。
斯巴达终于扭转颓势,将起义者挤压在埃拉(Eira)山。
此后,起义者势力衰弱,阿尔托明尼多次孤军深入到拉哥尼亚袭击斯巴达人的老巢。
最后,阿尔托明尼组织了500人的军队与斯巴达决战,失利后,阿尔托明尼被迫流亡海外。
所谓的“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
实际是由社会上层发动的一次局部性的武装暴动,战争具有反斯巴达统治的性质,同时具有上层集团维护自身利益的性质。
阿尔托明尼起义失利标志着美塞尼亚地区反抗力量的彻底失败,从此斯巴达稳定了在美塞尼亚地区的统治,并顺势占领了美塞尼亚西北部山区。
二、斯巴达社会结构和伯罗奔尼撒同盟
斯巴达的社会结构征服美塞尼亚之后,斯巴达社会成员大致分成三个阶层:斯巴达人、庇里阿西人、黑劳士。
这三个阶层在生活空间上互相隔离开来,除了少数统治者或异地服役者会生活在其阶层生活区之外,混居杂处的情况较少。
黑劳士的主体是在战争中经过激烈抵抗后失败的、被征服的居民。
除了被征服者之外,多利亚人也有部分人因失地贫困、违法犯罪或逃避兵役而沦为黑劳士。
黑劳士最初产生于黑罗斯城战役,后来推广到美塞尼亚地区,美塞尼亚起义失败之后,黑劳士制度正式形成。
黑劳士居住在原来的土地上,连同土地一起被分配给斯巴达人,大约7户供养一个斯巴达人家庭。
黑劳士必须将相当于土地出产的一半数额的实物交给主人,还要承担家内仆役;战时要随主人出征,做好后勤工作;必要时他们还要提供军队,主要是轻装步兵。
他们受到斯巴达政府较为严格的控制,不能任意迁徙,必须服服帖帖地为斯巴达人耕种,接受管理,完税纳赋,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对黑劳士的管理主要采用库普提亚制形式,斯巴达政府每年会在年满18岁的斯巴达青年中选出一批优秀代表,到黑劳士区巡游,处理纠纷,催缴税款,对有反抗倾向的黑劳士则不加审判就处死。
对黑劳士的征税,主要由份地主人实施,黑劳士不直接向国家缴纳,而是交给份地主人。
由于特殊的制度规定、管理模式和生活方式,黑劳士拥有一定的权益。
如由于斯巴达人主要居住在斯巴达城周围,很少到自己的份地上来,所以黑劳士摆脱了主人经常性的监视。
由于实行定额税,黑劳士可以将剩余部分留给自己,部分黑劳士有一定的剩余财富,斯巴达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黑劳士出钱赎取自由的事例。
黑劳士有自己的家庭。
总体看,黑劳士的地位至少在早期不同于一般奴隶。
据史料记载,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之后,斯巴达政府同意起义的黑劳士携妻儿迁居海外,如果擅自回来,一旦被捕就沦为奴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