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由于规模较小,这些共同体很可能由某些强有力的个人进行领导。
此外,在勒夫坎地遗址有座巨型建筑物,被认为是共同体首领的居所。
这座建筑物的建造和废弃可能不超过半个世纪。
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首领的去世或失去权力有关[57],这说明当地统治者的权威并不稳定,可能与个人的能力密切结合。
从“黑暗时代”
总的发展趋势看来,至少在后期阶段已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贵族统治者的势力加强。
考古学家在麦士那地区发现了大约建于公元前9世纪的城墙,修筑城墙显然要征集较多的劳动力,而且城墙的出现表明有支配力量的政治权力存在。
迈锡尼文明衰落之后,希腊大地终于再次升起了文明的曙光。
希腊人正在大步地迈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
希腊人的自我认同意识的出现关于“黑暗时代”
的研究,学者们对此时期希腊人是否已形成自我认同的意识,也是比较关注的。
据学者们考证,Hellas和Hellenes两个词在《荷马史诗》中已经出现。
这两个词后来分别有“希腊”
和“希腊人”
的意思。
不过,如前所述,史诗中的Hellas还没有整个希腊地区的意思,而仅指色萨利的一小片区域[58]。
《荷马史诗》也出现了一些与希腊共同体有关的词语,如阿卡亚人、达奈人、阿哥斯人。
这三个词有时用来指代希腊人,而且在使用上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59],其中阿卡亚人使用更为频繁。
对于希腊人自我认同的模式,美国学者乔纳森·豪尔提出了“内聚型”
(aggregative)和“对立型”
(oppositional)两种理论,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
他认为,公元前5世纪之前希腊的自我认同主要为“内聚型”
模式,与后来出现的“对立型”
模式不同。
“内聚型”
不是从外部(fromwithout),而是从内部(fromwithin)为“希腊人”
定义,重在寻找希腊人的共同特点[60]。
“内聚型”
建构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通过将整个希腊民族构建为希伦(Hellen)的子孙而完成的。
这种“内聚型”
建构在约公元前6世纪出现的伪赫西俄德的《名媛录》等文献中最终形成。
“对立型”
认同则主要从外部寻求希腊人自身与其他族群的差异,由此建构希腊人自我认同的观念。
“对立型”
认同模式主要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以后,大体是在希波战争之后形成的。
豪尔并不赞成“黑暗时代”
的希腊人已经形成自我认同的观念,这可能与他认为《荷马史诗》主要反映的是古风时期的希腊社会有关系。
不过,如前所述,不少学者都认为《荷马史诗》主要反映“黑暗时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