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陪葬品多为一些日常的生活器皿以及由基克拉底群岛而来的大理石小雕像等。
这一时期,希腊大陆上出现的典型陶器是一种外表光滑、宛若古漆的黑色陶器。
其主要造型包括“船形调味盏”
,以及带嘴的陶罐和碟子等。
至早期希腊底三期,则出现了经过简单抛光或绘有图案的陶罐,以及带几何装饰的器皿(黑底白饰及白底黑饰器皿)。
主要类型有:双耳大杯,带喇叭形罐口及耳状手柄的大罐,以及小型的圆柱形杯子等。
需要指出的是,陶轮在早期希腊底三期开始出现,希腊大陆该时期的一些遗址中有少量的轮制陶器出土,是中期希腊底盛行的米尼亚陶的前身。
另外,与克里特等其他爱琴地区一样,在希腊大陆早期青铜时代遗留的许多器物或者物品上,都留有印章的痕迹,特别是在列尔纳遗址中有较多发现。
这些印章或许是私有财物的证明,或许是作为某种行政管理之用。
中期“希腊底”
文明在早期青铜时代末期,大约公元前30世纪末至前20世纪初(约公元前2200—前2000年),有一支说希腊语的印欧人从北方侵入中希腊和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继而进入基克拉底群岛,从而在爱琴世界引发了一次较广泛的移民运动。
随着希腊大陆上第一代希腊语人的南侵,原希腊半岛上分布的居民点大多被摧毁,奥科美纳斯、欧特里西斯、提林斯、列尔纳等重要早期青铜时代遗址在早期希腊底末期均发现了火焚的痕迹,希腊大陆也开始进入了中期希腊底时代。
中期希腊底(约公元前2000或前1900—前1550年)时期,北方的希腊语人多次南侵,与希腊大陆上的原住居民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
通过长期的交往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后世的希腊人。
不过,希腊语人的入侵,无疑打断了希腊大陆原住民的正常生活,并在一段时间内造成了文化迟滞的局面,但随着民族间融合程度的深化,希腊大陆上逐渐又恢复了繁荣,至中期希腊底末期,希腊大陆无论在物质文化还是在社会组织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发展。
在城市建筑方面,一种带有矩形大厅的长形房屋在早期希腊底三期就已经出现,至中期希腊底时期,开始成为希腊大陆上新移民的典型住屋。
它们或建于原定居点的废墟之上,或另辟新址,以泥砖砌成,大都较狭而长,屋顶呈三角形,并有木梁支撑。
这种长形房屋一般包括三个房间,正室里装有壁炉,有的也沿墙设置长凳,而里屋则作储藏室用。
约至中期希腊底后期,希腊大陆又出现了设防的居民点,其建筑规划也较为整齐。
如美塞尼亚的马尔提有一处较大的中期希腊底居民点,设有厚度不等的围墙,可能还有塔楼等防御设施。
一座包括十多个房间的大房子立于中央区域,其余的众多房屋皆依围墙而建。
另一个典型的中期希腊底遗址是特尔斐的港口基尔哈,包括一系列长房子建筑和大量墓葬。
考古学家在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其形制与早期希腊底陶器有联系。
另外还出土了以象牙装饰的铜制匕首、青铜工具和一些黄金制品[5]。
中心建筑物的出现和居民点的统一布局规划,以及较贵重物品相对集中的出现,说明在中期希腊底后期,氏族社会似乎已经出现了分化。
在墓葬方面,家族小墓在这一时期仍然沿用,墓葬形式多样,包括深坑墓、箱形石坟和陶棺墓等。
早夭的婴儿或儿童则埋葬在居室的地板下。
在里斯特里亚遗址,考古学家在其中一个房间的地板下就发现了9具儿童的骸骨。
大多数墓葬差别不大,陪葬品也比较少。
但至后期有所变化,在少量的墓葬中,出现了一些较贵重的陪葬品。
中期希腊底时代,随着陶轮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轮制陶器开始盛行。
其中最典型的是米尼亚陶。
米尼亚陶得名于神话传说中的奥科美纳斯国王米尼亚,是一种由坚硬的黏土烧制而成的单色陶,初为灰色,后为黄色,表面非常光滑。
这种陶器的造型非常简单,只有粗颈的高脚杯及用陶轮制成的深底饮具。
另外,还有一些同期的其他陶器,表面涂料粗糙,饰有几何图案。
主要样式有大储藏罐、鸟嘴状瓶口的陶罐以及深底饮具等。
二、竖井墓王朝与早期圆顶墓王朝
至中期希腊底末与后期希腊底初,希腊大陆南部的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
其最典型的表现,便是迈锡尼竖井墓的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