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五节心理危机与应对
banner"
>
——在暴风雨中的自我成长
满怀着憧憬,我走进大学,梦想着聆听名家大师的演讲,梦想着在青青草地上暖暖地晒太阳,梦想着漫步在幽静的小湖边,梦想着和许多朋友探讨人生、交流情感……而一进入校园,我面对的是枯燥的军训和严厉的辅导员,脑海中种种浪漫的想法渐渐淡去。
不容我有半点儿迟疑,一个巨大的旋涡把我卷进来,大学生活开始了。
这是我的大学生活吗?平凡而普通的日子,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
可是,学习气氛跟高中差远了,我觉得自己一直都是一个不错的学生,以前成绩一直在中上,不知为什么,现在总感觉应该学习,就是没有动力。
就连友情也变得虚假了,宿舍同学在一起聊天,也仅限于无关紧要的闲言碎语,缺少共同的兴趣与话题,大家彼此客套,而心却早被锁上了。
学习困惑、交友烦恼、选择冲突……一系列问题全部摆在面前,让我束手无策,以前只知道考大学,可上了大学后,目标却没了,“郁闷”
成了我们的口头禅。
现在,很多事情都让我高兴不起来。
我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一个学期,觉得很难受,觉得这样的人生很没意义,真不知道怎么办。
这是小方大一时的一篇日记,从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事实上,危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神秘和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正存在于我们的内心。
你是否因为一次失恋而一蹶不振?是否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颓废消沉?实际上,没有人可以和危机绝缘,任何心理素质健全、受过良好心理训练的人都不可能终身免于危机的困扰。
但差别在于,大多数人通过自我调节或专业帮助,能够顺利度过危机获得成长,而有的人却在危机中陷入困境甚至做出自杀、杀人等极端行为,走上不归路。
一、心理危机概述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时,认为凭借自身能力和资源无法解决问题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严重失衡状态。
造成心理危机的事件通常是当事人不能实现或没有预想到的,具有极大的意外性,因而极易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甚至产生极端的应激反应。
心理危机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其本质是当事主体对所发生事件的一种主观感受状态,也就是说,面对同一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不同的主体由于认知水平、情感特点、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有的出现危机,有的只是产生一般性的情绪波动。
心理危机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躯体明显不适。
有一系列的病态反应,如睡眠紊乱、头晕头痛、肌酸无力、食欲减退、胃肠不适等,亚健康状态明显。
二是,情绪反应不良。
当事人往往具有持续性且明显不正常的情绪反应,如心情剧烈紧张,情绪极度低落或高度焦虑;情感淡漠或麻木,内心往往伴随着恐惧、愤怒、罪恶、烦恼、羞愧感等。
三是,认知能力下降。
在心理严重失衡状态下,当事人记忆力、知觉力下降,反应迟钝,常常不能集中注意力,认知、思考、推理和判断问题表现出一定困难。
四是,日常行为改变。
当事人的日常行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常变化,如原有的兴趣明显丧失、既往的习惯大大改变、人际交往显著退缩、原来的作息规律被打破等。
危机来临时,人们可能用以下方式作出反应。
第一种情况是,面对心理危机,能够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严重的问题,明白此时此刻要冷静下来,通过自身努力和寻求外界帮助等措施来应付危机。
第二种情况是,由于自己的情感特点和行为习惯,最终虽然能够侥幸度过危机,但并没有从认知的角度解决问题,即并没有认清危机发生的原因和自己应采取的态度与应对措施,危机的阴影还笼罩在心头。
在以后的生活中,危机的不良后果还会不时地表现出来。
第三种情况是,对所发生的生活事件往往采取消极的认知状态,即认为无力应对眼前的困难,此时,如果外界没有及时、适当地干预,或者受到进一步的负面刺激,危机则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导致采取非正常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很多心理危机后的自杀或暴力犯罪就是这样产生的。
可见,心理危机具有可转化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