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情绪冲动导致了理智的完全丧失,使她认定:除了爱情,她一无所有。
爱情没有了,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活着除了痛苦没有任何意义。
她想不到其他的解决途径,以为死了就可以解决一切。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遵循着发生—发展—消亡的规律。
人和其他生物一样,有始也有终,有生也有死。
生命的本质是机体内同化、异化过程这一对矛盾的不断运动,而死亡则是这一对矛盾的终止。
传统的观念,把人的心跳、呼吸的永久性停止作为死亡的标志,而当前公认的医学观念则以脑干死亡作为死亡的标准,一旦出现脑死亡现象,就意味着一个人的实质性与功能性死亡。
要真正理解生命,就不可回避地要去理解死亡,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死亡是非常忌讳的,很少公开谈论,学校也几乎没有开设死亡教育的相关课程,这就造成青少年死亡知识的匮乏,对死亡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
而对死亡的无知导致青少年在死亡面前表现出极端的害怕、恐惧,面临死亡的威胁往往不知所措,没有较强的自救意识,更有甚者根本不把死亡当作一回事,不珍惜生命,或残酷地对待他人的生命。
当代大学生有关死亡的观念如何?在尧必文等人(2010)开展的一项面向842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对待死亡的态度方面,25.5%的人经常想到死亡,60.2%的人偶尔想到死亡,14.3%的人从来没有想过死亡;在对死亡的看法方面,9.7%的人认为死亡离自己很远,41.2%的人认为死亡是非常恐怖而且十分痛苦的事情,25.3%的人认为死亡很神秘,有好奇感,23.8%的人认为死亡是件很自然平常的事情;从对“当人生遭遇重大挫折时,你会选择自杀吗”
的回答来看,95.4%的人说绝对不会,1.2%的人说会,3.4%的人说不准;在回答“你认为导致大学生轻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时,37.7%的人选择失恋,34.8%的人选择就业压力大,24.6%的人选择人际关系处理不好,2.9%的人选择亲友去世。
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人生抱着乐观向上的态度,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考虑以死亡的方式来应对问题;失恋、就业压力及与家人、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成为大学自杀的三大原因。
尽早发现有自杀倾向的人,有针对性的给予及时援助,是预防自杀行为发生及不良后果的重要措施。
这需要广大师生以及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要采取多种手段,如心理普查、心理咨询热线、制定危机预警系统等防患于未然。
珍爱生命预防自杀,一方面从客观上减少压力源,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减轻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做好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交友、恋爱、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心理困扰。
另一方面对大学身自身来讲,要提高认知水平,增强挫折承受力,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和手段,学会科学认识和对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掌握自我管理策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学会开发生命潜能,认识并体验个体生命蕴含的强大动力,通过不断学习知识、训练能力、强化心理、陶冶情操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实现生命的可持续性发展。
只有实现主观客观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具备克服生命过程中无数困难和挫折的强大精神动力,掌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