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图14-1拉扎鲁斯压力四环节
二、关于挫折
人生的旅途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不会有人总是成功,也不会有人总是失败。
当遭遇失败时,我们会体验到一种消极的内心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即是挫折感。
生活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人在挫折中迷失一蹶不振,有些人在挫折中越挫越勇。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挫折也是无处不在的,班级干部的竞选失利、课堂演讲的羞怯表现、期末考试的不如意等,都可能让我们短暂地迷失于挫折的伤感中。
挫折亦可大可小,它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也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
那么要如何定义挫折呢?勒温(KurtLewin)等人认为当个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挫折体验;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挫折是个体的“自我实现”
需要受到压抑时产生的。
我国学者朱智贤将挫折定义为“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的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1]。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综合起来,我们将挫折定义为:个体的既定目标受到阻碍或干扰,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不良情绪体验及相应的心理、行为变化。
挫折概念包括3个要素。
①挫折情境,即引起挫折的原因或环境。
上述案例中的小郑在大学校园里遇到自己不会的事和人际困难都是他的挫折情境。
②挫折认知,指个体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认知的对象既可以实际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情境。
在挫折中,小郑或许会认为都是自己没有能力才会导致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这样的消极认知就可能导致消极的反应和应对。
③挫折反应,指个体伴随挫折认知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小郑在挫折情境中采取了逃避挫折、逃学等行为。
图14-2挫折的三要素
三、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类型
小许在高中时是一名勤奋好学的好学生,成绩优异,深受长辈的喜爱,家长、老师、朋友都对他寄予厚望,但是在面对高考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点时却因为紧张而发挥失误,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
进入大学之后他经常去图书馆自习,但是学习效率却不高,经常走神。
每到考试的前一周就会开始焦虑不安,饮食不济,难以入睡,晨起早醒;在考试时心跳加快,心悸头晕,不能正常完成答卷;常在考试结束后也无法回忆考试的经历,并且经常梦到高考失利的场景。
进入大学,学习依旧是大学生的生活主题,然而这平常的学习却也能带来许多压力。
小许因为自身期望过高,高考却因失误而成绩不佳,从而内心产生波动和不安,以至于在大学时每到考试前便感到焦虑不安,睡眠和饮食都出现问题,考试中也无法正常答卷,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症,这些都是其内心压力引起的。
进入大学校园后,大学生们面对的环境产生巨大的改变: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亲人,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开始结交新的朋友,开始自己的住校生活,学会如何与舍友共同生活;开始适应与高中不同的新的课堂组织和教学风格;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承担更多的责任。
多数大学生可以顺利完成这些转变,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在转变过程中会经历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混乱。
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来源,可分为学业型、人际型、恋爱型、适应型、就业型及其他。
(一)学业型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和挫折源。
大学学习专业性强,注重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精神的培养,一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习方法仍停留在中学的模式上,尤其是不知道如何安排充足的自由时间,这就容易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严重影响其学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