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培养乐观的心态要选择关注而不去选择忧虑。
关注和忧虑的区别在于前者注意事情本身,而后者担心事情的消极发展和影响。
我们选择关注,即关注问题本身,镇定地想解决的办法。
莎士比亚曾告诉我们,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着为自己的损失而悲伤,他们会很积极地找出办法来弥补创伤。
我们在失败中,不仅要发动乐观的情绪、忘掉损失和不快,而且应该积极地寻找办法解决问题。
三、坚韧——抵抗压力的盔甲
坚韧性人格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科巴萨(Kobasa)提出,用来描述那些体验高度的生活应激,但由于表现出一系列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倾向而使自己免于疾病的个体。
因此,坚韧性人格与个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完整的坚韧性人格结构必须同时包括3个成分:承诺、控制和挑战。
它是一种能够保护个体免于应激伤害的人格特质,指个体具有强烈的目的感和自我主宰感,不畏艰难,在逆境中成长的特性。
[8]
在当今社会,压力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大学生面对压力和问题时,能否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恰当的方法解决冲突,坚韧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资本。
当无法抵抗压力的重负时,我们可能抑郁、烦躁甚至崩溃,倘若能够正确应对压力,将压力化为动力,我们则能收获积极的心理体验,走向成功。
霍金在苦难的折磨下,坚韧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让自己沉浸在科学研究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同时又努力证明自己能够像常人那样生活。
顽强的意志力促使霍金抵抗住苦难的压力,在自己的努力中收获积极的体验,并走向成功。
有一位机关干部,在竞聘上岗中落选了,被安排到非领导岗位上。
他自认为年富力强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一下子难以接受,成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到了新的岗位也打不起精神工作,回家就是坐着发愣、叹气。
面对压力,他选择了逃避和不良情绪。
后来,经智者点拨,他明白了消极逃避的无用,开始乐观面对事实,并且分析自己的经历和志向都能够再次努力提升,从此,他化压力为动力,积极面对工作面对困难,不断努力,终于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被重新提拔。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压力其实并不是来自于外部环境,应该说是来自于人的内心。
正确的心态才能导致良好的结果,心态摆不正,仿佛整个世界都是倾斜的,结果只能处处碰壁。
面对压力也是如此,只有培养坚韧的品质,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锻炼出抗高压的品质。
压力的影响取决于我们的态度,悲观至极的人视压力如洪水猛兽,自怨自艾、逃避躲闪,自然会感到压力的不可抗拒和极大的破坏力。
而若我们有坚韧的品质,并积极地面对压力,将其当作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就会获得机遇和成就。
培养坚韧的品质,需要练就坚韧性人格的3个成分来应对生活事件带来的压力。
首先,承诺是指个体对于目的和意义的感知。
我们在事件发生时,要学会积极面对事件,而不是消极逃避,避免卷入其中。
例如,在遇到麻烦时可以想,“不要过于担心,无论最后这件事情是否圆满解决,现在担心着急也是没用的,还是尽快想办法解决比较好”
。
其次,增强控制力,我们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要增强自我控制感,改变对事件的信念,并在新的积极的信念指导下采取行动,影响事件的发展。
最后是挑战,在事件经历的过程中,要在经验中持续学习,接受变化,并让变化促进个人的成长。
以坚韧、坚强的态度应对压力和困难,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勇于接受挑战,才能让压力化为动力,才会让生活充满希望,才能让我们更加积极。
四、热情——行动的燃油
热情,是指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的态度或情感。
与**相比,热情更加平稳稳定,是一个人兴趣和态度的指向。
皮格马利翁效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