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幸福本没有绝对的定义,平常一些小事往往能撼动你的心灵。
幸福与否,只在于你的心怎么看待。
一、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或许就有一千种对幸福的解释。
农夫和男人在得到天使的帮助后,渡过了目前的难关,都感觉自己很快乐和幸福。
而诗人苦苦寻找的幸福,并不是接受天使的任何馈赠,只是对他原来已经拥有的东西拿走又还回,改变了他的环境,改变了他的看法。
看来,幸福有时仅仅是我们对事物的一种看法和感受。
幸福作为一个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如此密切的话题,心理学家对它的研究也是由来已久。
以布雷本(Bradburn)和沃森(Watson)等人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幸福感是当前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平衡的结果,个体较少体验负性情感,较多体验正性情感就是幸福的。
布雷本(1969)编制的情感平衡量表(ABS),包含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认为幸福感水平由不同水平的正性、负性情感平衡得到。
也有研究者从心理发展的意义,即正面心理功能对幸福感进行阐释,认为幸福不仅是获得快乐,而且包含了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的体验。
人们的自我接受性、生活目的、自我成长、是否掌握自主性和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把握能力是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主要内容。
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的对幸福感的定义是迪纳(Diener,1984)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
迪纳定义中的主观幸福感有3个特点:①主观性,是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来自他人的标准来评估。
它依赖的评价指标是主观的。
每个人做出评价结果可能相同,但他们心中发生的一系列的评价过程,他们依据的评价指标,评价中的方方面面的衡量却是各不相同的。
②稳定性,主观幸福感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研究证明,主观幸福感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③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迪纳认为,主观幸福感包含2个主要成分:情感成分与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为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分为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
正性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兴趣等情感体验。
负性情感有忧虑、抑郁、悲伤等体验。
体验较多的积极情感,较少的消极情感的个体无疑要幸福些。
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相互独立,并非一维的两极。
正性情感的得分并非必然预示在负性情感上的得分,不同变量与他们之间相关程度也存在不相同。
认知成分是指对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估,即生活满意感,包括整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领域的生活满意感,如工作、婚姻、健康等领域。
二、何谓积极心态
为什么在生活中有的人很阳光,内心很强大,而有的人内心充满阴霾,老往不好的方向想,老是担心会发生不好的结果呢?这就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心态,前者形成了积极心态,后者养成了消极心态。
积极心态主要是指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
积极心态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让你思路更开阔,让你看问题更客观,让你对结果预期良好,让你变得更加健康、积极、乐观、自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