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大学的学习特点与中学时代相比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习内容相对深奥,学习方法由“学什么”
转变到“怎么学”
,学习态度由“要我学”
转变到“我要学”
,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
转变到“主动学习”
。
学习任务比起中学内容多、难度大、范围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培养自学能力成为学习的关键。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因此我们要广泛涉猎学科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
进入大学之后,同学们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不少人还远离家乡,千里求学,面对的饮食、气候、语言、水土都和家乡不一样。
学校管理由“封闭型”
向“松散型”
转变,不再有固定的班级和教室,作息时间相对自由,个人自由支配度增大,学校周围环境要靠自己适应,人际关系要靠自己去经营,生活规律要靠自己去摸索,良好的行为习惯要靠自己去养成,为人处世的经验和教训要靠自己去总结,目标、计划要靠自己去制定,吃、穿、住、行全靠自己去安排,这一切都需要独立自理的能力。
(二)闲暇时间的充裕性
中学时代,大学生生活的中心内容是学习,课余时间很少,校园生活单一。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闲暇时间充裕。
有调查(黄志坚,1998)表明,大学生每天可供个人支配的闲暇时间占有状况为:4小时以上的有34.7%,3小时左右的有30.7%,1~2小时的为24.2%,基本上没有闲暇时间的仅占9.7%。
闫大伟等人(1999)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校期间非双休日拥有的日闲暇时间为3.29小时,双休日拥有的日闲暇时间为7.77小时。
而在座谈和访谈中发现,这两个数字比较保守,学生实际拥有的,特别是双休日拥有的闲暇时间要多得多。
大学课程的课时量和课程密集度都比高中时代减轻很多,老师很少布置课后作业,也没有硬性规定学生要去早读和晚自习,空出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供学生自由安排。
拥有了这么多的闲暇时间,不少大学生不知道怎么打发,而陷入了“忙、盲、茫”
的消极状态。
有的一味害怕时间浪费、空虚无聊而把自己的所有时间填得满满当当,参加各类活动,疲于奔命,造成自己很忙的假象。
有的盲目跟风,随大流,陷于网络游戏、手机小说中不能自拔。
还有的处于茫然状态,面对空余时间不知如何度过。
(三)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大学期间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开始出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分化,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日益明显。
大学生一方面对大学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抱有幻想,但现实往往和他们想象的有差距,这种矛盾分化,使得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注意到关于自己的许多细节,自我意识不断发生变化。
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常常是矛盾的,对自己的态度也是波动的,对自己的调控常常是不自觉、不果断的。
他们时而看到自己的这一面,时而又看到自己的另一面;时而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时而又高估或低估自己;时而感到自己很成熟,时而感到自己很幼稚;时而憧憬世界,仿佛回到了童年,时而又厌恶自己长大;时而对自己充满信心,时而又对自己不满,感到自己什么都不行等。
面对自我意识中的种种矛盾,大学生便开始通过各种活动来重新认识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调节矛盾中认识自己,完善自我。
他们常常会问自己“我聪明吗”
“我长的美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