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如果不对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如何预防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正确处理网络心理问题需要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个体的共同努力。
社会各个层面要齐抓共管,为大学生优化健康的网络环境。
政府要加强监管,完善网络法规,规范使用网络的行为。
学校要创设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并加强网络使用的正面教育引导,防患于未然。
家长要正确认识网络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科学监督与引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加强亲子间的良性沟通,促进亲子互动,及时掌握孩子心理变化与发展,特别是不要忽视孩子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正确加以引导帮助。
大学生个人要积极面对网络心理问题,正确认知,端正态度,敢于挑战,运用合适的自我调适方法帮助自己走出网络陷阱是解决网络问题的关键。
如果面对严重的网络问题,如严重的网络游戏成瘾,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单单依靠大学生本人的力量可能就显得力量薄弱。
此时,大学生应该尝试寻求专业的帮助,如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援助中心、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等。
下面,我们就从大学生个人层面谈谈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特别是遇到网络心理问题时应该如何应对。
(一)自我调适法
自我调适的方法有很多,如合理宣泄法、自我暗示法、放松训练、转移法、冥想法、升华法、自然陶冶法。
这里具体介绍一些简便易行的调试方法。
1.合理宣泄法
网络问题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们在现实中遇到了问题,无法解决,形成不良情绪,继而通过网络寻求解脱。
通过其他方式抒发不良情绪,有助于将网络问题形成扼杀在早期。
宣泄方法很多,如谈话法:找朋友、老师、家长或其他可以信赖的人,“发发牢骚”
,倾诉郁闷。
当然,要尽量注意场合与方式。
运动法:进行打球、跑步、游泳等运动,乃至摔枕头或被子,踩气球,撕纸,叫喊等,都有助于不良情绪的宣泄。
运动要有强度,达到消耗能量的目的,同时尽量不要影响他人。
2.自我暗示法
沉溺于网络是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受挫后的一种消极应对方式。
自我暗示是指通过内心对话,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从而增加应对挫折的信心。
自我暗示法的实质是自觉地诱发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力图使其保持稳定,运用自我暗示法缓解压力和调整不良情绪,主要是通过语言的暗示作用。
例如,生气时,要提醒自己“不应该生气”
;当遇到冲突和烦恼时,安慰自己“一切都会过去”
等;遇到挫折时,应该时刻想到“我可以!”
或者“我可能失败,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
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
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应该要保持自信,要坚信:“别人能办到的,我也能办到!”
无人时大声对自己呼喊的方式有助于加强效果。
还可以将提示语写在日记本上、条幅上,贴在墙上、床头,压在玻璃板下等,以便经常鞭策自己。
3.放松训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