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1.网络情绪问题
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群体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在情绪情感方面发展还比较滞后,因此在网络中遇到不良刺激时,容易出现各种网络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网络孤独、网络抑郁、网络焦虑。
(1)网络孤独
网络孤独是指大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封闭内心无法融入现实的正常人际交往和现实活动中,独自品尝孤独的情绪体验。
大学生虽然在网络中交往得很热乎,在网络游戏中战绩卓越,但那毕竟是虚拟的,热烈辉煌的背后是真正的孤独与寂寞。
(2)网络焦虑
网络焦虑是指大学生由于过度上网行为带来的担心、紧张、害怕、内疚等情绪体验。
一些大学生无法管束自己而疯狂上网,但上网后又担心自己不理性的上网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
这种网络焦虑还可以泛化到其他方面,如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焦虑。
(3)网络抑郁
临床经验发现,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认同、难以证明自身价值或长期缺乏现实生活中人际互动的人更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
那些亲子关系不良、学业成绩差、挫折感强的大学生对现实满意度低,心情不舒畅,虽然寄情网络世界来逃避现实烦恼,但困惑与冲突并未消失,在使用网络中仍然产生抑郁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2.网络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上网,通过微博、博客、QQ、微信等方式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扮演各种角色进行交流沟通、人际交往,最终严重脱离现实世界,与现实的人际交往产生距离,导致内心强烈冲突,丧失现实情境下的人际关系的真诚真实交往,容易造成网络人际关系问题。
3.网络情感问题
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隐去真实姓名带着游戏的心理依靠网络文字、网络媒体与同样不明身份的网友在网络上交友、恋爱、同居、结婚、生子,这种虚拟世界中的网络婚恋情感闪结闪离,不必负责任,一旦受挫,对于单纯的大学生来说容易导致情感受伤、内心痛苦。
尤其对于痴迷网恋、网婚的大学生来说,甚至会影响正常生活的婚恋情感。
4.社会角色功能退化问题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中的大学生由于与现实世界脱离,难以融入现实生活,容易形成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导致现实社会角色淡漠,社会功能退化。
(二)网络问题学习行为
网络问题学习行为指在网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正常学习规范、不满足正常学习要求的、影响自身或他人进行有效学习的行为。
比如,容易分心、走神,放下当前应该研习的内容,去做无关的事情,经常随意无目的地在一些网页间游走等。
一般而言,网络问题学习行为包括以下几种形式[3]。
1.学业逃离问题
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和严重地离开学习平台,从事其他活动。
例如,无目的地网上漫游,长时间离开机器,频繁离开—进入—离开学习环境。
2.行为缺失问题
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某些必要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环节。
例如,从不或很少完成下列的行为:练习或自我测试,参与学习讨论,参与其他协作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阅读学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扩展阅读及深度阅读。
3.行为不当问题
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恰当的行为。
例如,学习行为伴随着非学习行为,如聊天、游戏等,无目的的网页游走,网络测评中的不诚实作答,网络交流时的不当言语,网络协作时不遵守规则等。
4.学习时间分配不当问题
这是指在学习期间,未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问题。
例如,两次学习时间间隔太久,单次学习时间过短,学习周期变动过于剧烈。
(三)网络心理障碍
网络心理障碍包含网络强迫症、网络抑郁症、网络行为失范、网络性心理异化、网络人格障碍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