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2.马斯洛的人际关系理论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他认为人际关系想要和谐,就必须满足人的5个需求。
人只有满足了自我实现这一需求之后才能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马斯洛提出的基本需求中归属与爱、尊重的需求都是人际关系的范畴,在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要大力提倡自我实现的行为,因为自我实现者人格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人际关系和谐。
3.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onMayo)是行为科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人际关系理论有两大重要贡献:一是发现了“霍桑效应”
,二是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
梅奥认为人的行为不单纯地追求经济与物质,还有精神需求,必须从社会心理学方面考虑合理的组织和管理。
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而非正式组织遵循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逻辑。
4.其他人际关系理论
此外,欧文的自我呈现交往理论、霍斯曼的社会交换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米德的象征**往理论等都对人际交往的产生、过程进行了论述。
(二)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些有趣的心理现象。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够科学地应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对我们的人际交往会产生重大的意义。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是在与陌生人交往时留下的最初印象。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注意最初接触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容貌、服装等方面,而对后来接触的细节不太注意。
如某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种印象就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的认知和判断,并形成一个固定的印象,这就是首因效应在起作用。
2.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最后印象对人们的认知具有的强烈影响。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不是矛盾的,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人们在认识和相互交往过程中,第一印象固然很重要,而最近的印象也很重要。
一般说来,在对陌生人的认知过程中,首因效应起的作用比较大;在对熟悉的人或分别很久的人的认知中,近因效应所起的作用则更为明显。
3.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最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EdwardE.Thorndike)提出的,是指人们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某个或某些特征出发,而不自觉地扩大和强化整体形象,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别人做出全面的结论。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被感觉某一点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得到各种良好的评价;如果一个人被感觉某一点是坏的,他就会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笼罩,并得到各种不好的评价。
反之亦然。
4.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在社会上对某一类事物或人物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生活、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地位、文化道德等原因。
刻板效应有两种作用,积极的作用是使认识他人的过程简单化,有利于对某个人或某一群人作出概括性的反应;消极的作用是容易使人产生认知偏差。
5.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反映的就是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通常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投射是指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具有某些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如有的大学生对同学怀有敌意,因而总是觉得同学对自己怀有敌意;第二种类型的投射是指个人意识到自己某些不称心的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别人身上,如惯于讲假话的人是不容易相信他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