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一节人际交往与人际吸引
banner"
>
——吸引力的秘密
小美是大二女生,家庭贫困,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谈、不会处事,很少与人交往。
进入大学一年了,和班上同学的关系不好,与舍友发生过几次冲突,辅导员多次协调无果,只好调整到其他宿舍,和其他班级的同学交往。
从此,小美和班级同学之间的联系沟通越来越少,情感越来越淡漠。
小美觉得自己没有一个谈得来的朋友,常常感到烦恼和痛苦,甚至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睡眠。
小美前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希望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小美已经意识到,与他人的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回避与人交往,会带来痛苦、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影响学习和生活。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我们获得内心的满足,而人际冲突和人际回避常常让我们苦不堪言。
人际关系必不可少,也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人际关系是如何建立、发展和运作的,如何处理人际冲突等问题,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社会交往。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如何产生的,会受到哪些心理因素的干扰?假设你独自一人在教室里自习,有一个陌生人走进了教室,你会希望和他(她)成为朋友吗?如果会,原因何在?如果不会,又是依据什么呢?本节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从心理学看,人际交往的产生源于人际吸引,即接近他人的愿望。
那么吸引力的秘密究竟又是什么呢?
一、人际交往概述
(一)人际交往理论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就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界定:“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来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非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这个界定中,我们可以了解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人是在交往中发展的,人际关系维系着人类社会的运转。
因此,人际交往从人类社会存在的那一刻起就存在了。
我国古代并没有专门对“人际关系”
和“人际交往”
进行研究,但是古代学者对“人伦”
的阐述几乎涵盖了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包含夫妻、父子、君臣、朋友、亲戚、师生等。
如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等,阐述了朋友之间相互学习的交往内容;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表达了男女之间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而当代学者从哲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都提出了相关理论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此我们主要介绍从心理学视角提出的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
1.沙利文人际关系理论
沙利文(HarryStackSullivan)是美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
他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论,而用人际关系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
他认为“人格是形成人类生活特点的人际关系的相对持久的模型,人格不能同个人生活中存在的复杂的人际关系相割裂”
。
在沙利文看来,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取决于童年时他人如何对待我们。
父母、亲人、朋友、老师对我们的看法和评价纳入了我们的自我评价之中,如果童年的人际关系发生障碍,对我们的人格会产生重大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