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焦虑情绪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分为情境性焦虑、情感性焦虑和神经性焦虑。
情境性焦虑又称为反应性焦虑,指包括由于面临考试、学习压力、当众演说等外界的心理压力所造成的焦虑情绪;情感性焦虑是指担心预期发生的事,对自己的过错感到自责等引起的焦虑反应;神经性焦虑则是指由于情绪紊乱、恐慌、失眠、心悸等心理和生理原因引发的焦虑。
克服焦虑的方法是很多的,主要有放松训练方法,改变认知方法、角色训练方法等。
3.应激状态
应激状态是指当事者在某种环境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反应状态。
在应激状态下,往往会伴随着多种负性情绪。
例如,在应激产生的同时附加着恐惧、震惊、厌恶等;应激状态中还可能同时附加着痛苦、敌意、惧怕、失望等情绪感受;所以应激状态实际也是一种消极的不良情绪。
(二)情绪反应不足
在心理学课上,老师让每位学生写出近一周来自己每天的情绪状况,然后进行课堂小组的交流与讨论。
讨论结束时,一名学生谈了自己上完此课的感受:“我这一周情绪都特别的不好,很郁闷;只有今天,我感到很轻松。
因为我听到小组中很多同学都和我同样郁闷,所以我感到轻松了……”
他的话还没讲完就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笑。
大学生的情绪反应不足主要表现为忧郁、冷漠等情绪反应。
1.忧郁
忧郁是一种愁闷的心境,表现为没有**、忧心忡忡、长吁短叹、话语减少、食欲不振等生理和心理反应。
忧郁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较为普遍。
例如,有些学生因为无法面对学业竞争和学习压力,或是对所学的专业不满意,而陷入忧郁的情绪状态,表现为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无法体验到快乐,行为活动水平下降,回避与人交往。
严重者还伴有心境恶劣、失眠,甚至有自杀倾向。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忧郁情绪与抑郁症(Depression)相互既有联系,又有质的区别。
前者属于一种不良情绪困扰,需要的是心理上的调整;而后者则属于精神疾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冷漠
冷漠同样是一种情绪反应强度不足的表现,表现为对人对事漠不关心的消极状态。
处于冷漠情绪的大学生,在行为上常表现为对生活没有热情和兴趣;对学习漠然置之,无精打采;对周围的同学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人的冷暖无动于衷;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
日本心理学家松原达哉教授形容此情绪状态的学生是无欲望、无关心、无气力的“三无”
学生。
冷漠是一种对环境和现实的自我逃避的退缩性心理反应,它本身虽然带有一定心理防御的性质,但是它会导致当事者萎靡不振、退缩躲避和自我封闭,并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
克服冷漠情绪,首先要从建立责任意识入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生活目标,同时应开展人际的交往,积极投入生活和学习中来。
(三)不能接受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
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的情绪困扰,有时还来自于因不能接受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现状而产生的不适感。
例如,一名大学生在平时学习时,常为自己头脑中闪现一些毫无意义的杂念而烦恼不已。
本想将其克服,但越是绞尽脑汁想将其克服,杂念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这位学生的情绪困扰,来自于他对自己的情绪反应不能接受。
为什么越抗拒,越持续
心理学家韦格纳(DanielWegner)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让一些大学生作被试,事先规定,要求他们在实验的5分钟时间内,谁也不能想到白熊,如果谁要是想到了,就必须要按眼前的电铃按钮。
结果在实验开始后的5分钟内,这些大学生被试,几乎都在不停地按电铃。
因为这些大学生被试们,在排斥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正在关注和强化着这些观念和感受。
这个实验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学生越是惧怕考试时紧张,结果考试过程中反倒越紧张;越是担心自己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出现畏惧情绪,当与陌生人接触时就越会产生担心和恐惧感。
也是一些人感到自己的情绪难以控制的原因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