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之间的冲突
大学生进入大学阶段便开始独立生活,摆脱了家庭的束缚,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
他们一方面渴望独立,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又对父母、朋友存在深深的依赖,这两方面相互纠缠便构成大学生自我意识冲突的主要根源。
(三)“理想的我”
与“现实的我”
之间的冲突
所谓“理想的我”
,就是个人理想中的自己,包括自己希望达到的理想标准,以及希望他人对自己产生的看法等。
理想的我是完美的、理想化的,而现实的我则是现实中的自己以及别人对自己的实际看法和评价。
大学生一般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对自己要求甚高。
然而,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一般都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积极意义,但当二者发生冲突难以调和时,就会带来很多痛苦与烦恼,进而诱发心理失调,甚至导致自我意识分裂,引起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四)“开放的我”
与“封闭的我”
之间的冲突
大学生一方面渴望与人交往,渴望友谊与理解,并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希望有人分享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另一方面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或出于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又把自己的内心紧紧封闭起来,与人交往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种渴望理解但又惧怕别人看出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使大学生内心备受孤独的煎熬。
(五)“逆反的我”
与“顺从的我”
之间的冲突
从自我控制来讲,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逆反与顺从两方面。
逆反心理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一种非理性的产物,其具有以下特征。
①盲目性。
一些大学生凡事不管正确还是错误,都盲目抵制,反其道而行之;无论是可行还是不可行,只要我想干就干,就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
②抵触性。
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与社会的某些行为规范、道德要求不相容,会产生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
③放纵性。
具有逆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听不进别人的忠告、劝阻、批评,我行我素。
④极端性。
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极端性的表露,一些大学生对待别人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常常是你让我干,我偏不干。
与此相反,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独立能力差,无主见,甘当配角,缺乏独立意识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具有趋同性和顺从性。
这类大学生容易接受暗示和受人指使,容易轻信谣言和诽谤,在紧急和困难情况下,常常惊慌失措。
大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容易走上逆反或者顺从的极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