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一节自我的心理学阐述
banner"
>
——我的世界我认识
琳琳,是一名大二的学生。
某天,由于她同学的失误,导致她原本应该在周五上交的报告必须延迟到下周,因此她不得不向老师发邮件说明情况。
但是,这样一个正常的邮件却给琳琳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担心这位同学会不开心,”
琳琳这样告诉我,“感觉好像在向老师打小报告。”
于是,整个周末,琳琳都在不安中度过,她不停地刷新同学的朋友圈,如果她的朋友圈内容看起来有点儿“不开心”
,琳琳就会陷入更深的自责和愧疚中。
然而,当周一琳琳见到这位同学本人时,她发现,这位同学看起来十分正常,完全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感到困扰。
琳琳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在内心反问自己:“为何我会如此在乎别人的看法?”
关注自我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许多人都在思考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与他人相比有哪些优点、缺点。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大学生把握不好衡量自我的尺度,产生了自我意识上的偏差,形成类似本案例中的这位大学生否定、怀疑自己的消极思想。
“我是谁?”
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难解决的课题,同时也是必须探索的永恒课题。
“我”
总是激发着人们苦苦地思索,并以自己一生的脚步为“我”
做诠释。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的这句话象征着最高智慧,镌刻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门上,人们把它奉为“阿波罗神谕”
。
它警示世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探索自我的过程,认识自己是人生之旅的出发点,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我们很容易形成对自己的信息,而且可以毫不迟疑地解释我们的感觉和行为表现的原因,但是我们对自己真正的了解有多少呢?
对于多数人来讲再也没有比人更有趣的话题了。
而且,对于多数人来说,最有趣的人正是他们自己。
无论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对世界做了些什么,无论我们如何推断和解释,无论我们怎样构想和创造,无论我们遇到和接纳过哪些人,这都由我们自己来选择,我们怎样才能精确地认识自己?是什么决定了我们的自我概念?
一、自我与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与自我意识的概念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很多心理学家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890年,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把自我意识引入了心理学领域。
詹姆斯将自我经验分为3部分:物质我,即与周围物质客体相伴随的躯体我;社会我,即关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精神我,即监控内在思想与情感的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