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也因此我们格外在意自己的外貌和体征,介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其实这是我们思维的“自我中心”
在作祟,它让我们夸大自我,不过也让我们更加喜欢审视自己、反省自己,促进我们的进一步成长。
图1-4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在发展过程会形成4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如何快乐度过青春期
每个人在青春期心理发展历程中都有成长的烦恼,对于烦恼我们可以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交流沟通,向他们寻求帮助和指导。
当我们出现心理冲动时,应想一想道德的规范、法律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记住了,真诚的交流与沟通能够加深彼此的了解,分享欢乐,排解烦恼。
解决好心理矛盾,消除心理烦恼才能丰富自我,使自己快乐成长。
(三)中年期(35或40~60或65岁)
中年期(MiddleAge)是心理的稳定期,又是从青年期向老年期转化的过渡期。
仔细观察自己的父母,你会发现我们的父母在中年前期既成熟又精力旺盛,但中年后期他们慢慢地老了,某些认知功能出现衰退:他们的视力不如从前,只有戴上老花镜才可以阅读报纸和穿针引线;他们的听力渐渐衰退,只有大声呼喊才能让他们有所觉察;他们的记忆也开始下降,需要你帮忙记事和提醒……
虽然人到中年一些认知功能会有所衰退,但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则有更加积极和满意的变化。
这主要体现在工作上,他们的工作满意度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特别是从事依靠知识技能的工作,如科学家、建筑师、作家和教师等,在整个中年期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准。
图1-5年龄与智力发展
心理学家卡特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前者如注意力、思维敏捷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后者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随年龄增加而丰富。
因而青年人加工信息快,而中年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
中年人——活出自己的精彩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会运用更多样、更有效的策略来适应环境。
性格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不断受到社会生活、教育的影响及自身实践的锻炼下长期塑造而成。
中年人性格虽较成熟,但仍存在明显的可塑性。
需要克服和改造虚荣、嫉妒、孤僻、狭窄、固执等不良个性,坚持和巩固坚毅、自信、果断、踏实、活泼开朗等良好性格,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减少身心疾病的发生。
(四)老年期(60岁以后)
说到老年期(AgingPeriod),我们常常会想到“记忆减退”
“行动缓慢”
“思维固执”
“情感淡薄”
等消极的词汇。
因为在我们看来,年龄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
从出生到成年是发展过程,从青年到中年是保持过程,而到了老年则是衰退过程。
这就是我们传统上理解的“老年丧失观”
。
诚然,老年人的一些心理机能,如注意、感觉、知觉、记忆等都较年轻时有所减退,但老年人的心理并不只有老化。
有一种新的老年观——“毕生发展观”
认为人的心理机能一生都在发展,但它们发展和衰退的时间各不相同,发展得早则衰退早,发展得晚则衰退晚,因而年龄并不是判断心理发展的唯一因素,事实上在同一时间内人的心理总是这二者的结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