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类的话又悲凉复生,痛心自己当不了圣人,“旧疾复作,益委圣贤有分”
,就想“遗世入山”
了。
然而又去会试,中了又去当官。
当官不久,又想回老家,请病假回到阳明洞中又想出来大干一场。
他东奔西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就是那颗想当圣人的灵魂得不到安顿,多方探索,遍寻不得。
不善变,株守一隅,早就定型了,王阳明也就成了一个辞章家或什么专门家,难以从祀孔庙成为旷世大儒了。
圣人可学而至,却须学无常师。
二、知行合一心路难
最后成功了的人,人们会发现他以前的每一步都是在走向那个光辉的顶点;最后失败了的人,以前的每一步则都是伏笔。
王阳明入了诏狱,就他的仕途而言是个重要挫折,就他的思想历程而言却是不可多得的进修机会。
他在那锦衣卫监狱里想了些什么呢?他的《狱中诗十四首》披露了若干蛛丝马迹:——我辈应该挺身而出,拯救这个堕落的世界,然而却身陷囹圄,热面孔贴在冷屁股上,要想全身归田间垄上亦不可能了。
牢房大概是人间最要命的栖息地了:“窒如穴处,无秋无冬。”
阳光再强大也照不进来,晚上还有狡黠的耗子来同床共枕。
然而王阳明就是王阳明,他大喊一声:“悠悠我思,曷其极矣!”
并不心如死灰,也不以头抢地;却感到这个囚室真比得过颜回的陋巷了。
而且就像秦汉之间的齐鲁儒生,兵临城下依然书声琅琅、弦歌不绝,王阳明在狱中尤有二三同志,于“累累囹圄间,讲诵未能辍”
,身遭桎梏时体会到“至遭良足悦”
便是真体悟出孔颜乐处了。
他有了“洗心见微奥”
的心理感应,用他后人的话说就是“心动”
了。
他是在“努力从前哲”
的勖勉中离开狱中同志、踏上远投龙场驿之路的。
去龙场驿的路上,他在朝不保夕的情境中依然思考着是沿着陆九渊的路走,还是跟着朱熹走的问题:“鹅湖有前约,鹿洞多遗篇。”
但他已有了合而为一的倾向:“器道不可离,二之即非性。”
很快就偏向陆九渊了。
他劝朋友:“愿君崇德行,问学刊支离。”
初到龙场,举目无亲自不待言,他这芥豆大的官,自然也没人搭理。
偶有同僚来问讯,但语言与表情均粗鲁不堪,使敏感的王阳明甚至觉得时来造访的家猪、野鹿更亲切一些。
而且连起码的官舍也没有;他只得自己盖了一个不及肩高的草屋,但他已度过了千难万险,这已经让他安全而舒展了。
尽管这草屋迎风飘摇,下雨漏水,他需借酒浇愁来抵挡黄昏残照的悲凉意,他还是能自家料理回肠直。
他后来找到了一个古洞(“东洞”
),起了个颇可慰藉的名字:阳明小洞天,在这里过起了初民的日子。
岩石那天然的窦穴就成了他做饭的灶台,大而平的石块便成了他的床榻。
依然爱好清洁,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还是手不释卷,灶前榻上漫无目的地堆着书。
他心里想着,这正是锤炼恬淡境界的好时候。
这种奉旨隐居的有巢氏式的生活,让他体会了无官一身轻的快乐,远离了尘嚣,摆脱了俗人的聒噪,即使永远告别那显赫的荣耀又何陋之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