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可我还是杀了她。
>不是用刀,也不是毒药。
>是我说‘别哭了’,是我说‘这没什么大不了’,是我一次次打断她说话,然后转身刷手机。
>她跳下去那天,穿着我送她的红裙子。
>警察说她留了遗书,上面只有一句话:‘我想说完一句话,都没人听。
’
>我现在每晚都坐在阳台,等着有人来问我‘你还好吗?’
>可没人问。
他们都觉得我‘挺过来了’。
>林老师,你说悲伤可以存在,那我的罪呢?
>它能不能也存在?”
信末没有署名,只画了一朵花,五片花瓣,其中一片断裂。
林晓雨读完三遍,才发觉自己跪在了地上。
窗外雷声滚过,雨水顺着屋檐砸落,像无数人在敲门。
她没有回信。
但她做了一件事??她联系了全国二十一位曾参与静观社的志愿者,发起一项名为“倾听者计划”
的行动:招募并培训普通人,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提供纯粹的倾听服务。
不建议,不安慰,不评判,只说一句:“我在听。”
第一场活动在重庆某社区中心举行。
十七个房间,十七盏灯,十七张椅子面对面摆着。
报名的人远超预期。
有失业青年,有刚做完化疗的病人,也有穿着西装、领带松垮的中年男人。
他们坐下来,看着对面陌生人的眼睛,开口的第一句话往往是:“其实……我一直没跟谁说过。”
三个月后,数据统计显示,参与过一次“倾听对话”
的人中,83%表示“感觉自己被真正看见了”
,67%在之后一周内主动向亲友表达了长期压抑的情绪。
更令人意外的是,多地心理咨询热线接通率下降,但自杀干预成功率上升??因为更多人选择在情绪崩塌前开口。
林晓雨知道,这不是治愈,是松绑。
可就在这股微弱却坚定的暖流蔓延之际,一股寒意悄然袭来。
先是南方某城市宣布取缔所有未经注册的“心理类民间组织”
,理由是“防止精神操控与非法集会”
。
紧接着,几篇权威媒体刊发评论文章,称《静观协议》“过度强调负面情绪,可能诱导青少年消极厌世”
,呼吁“重建积极价值观主导的社会氛围”
。
一场舆论风暴迅速成型。
支持者斥其为“新时代的心灵压迫”
,反对者则怒吼:“你们连别人哭都要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